戴衢亨
欽點狀元“運氣王”
戴衢亨,生于清乾隆十九年,贛州大庾(今江西大余縣)人。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父親戴第元、叔叔戴均元、哥哥戴心亨都是由進士而步入仕途的朝廷官員。他們一有空閑,就把指導戴衢亨學習當作放松身心的樂事,加上教書先生的悉心***,所以戴衢亨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令同齡學童望塵莫及,這是他運氣第一重好。戴衢亨自小沒有一點紈绔子弟的嬌慣刁蠻之氣,天生熱愛讀書習字。他7歲能詩文,15歲時,在院試中小試牛刀,17歲時,秀才便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再戰鄉試,又高中舉人。人們的贊嘆聲余音未了,剛剛21歲的戴衢亨在乾隆皇帝巡幸天津時,奉召應試,又深得皇上賞識。戴衢亨少年得意靠實力,但他奪得狀元桂冠,則有一半靠運氣。這次科舉考試是在1778年,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及讀卷官共7人,全部都是當時在朝大臣中的前科狀元,如此清一色的狀元任考官,是前所未有的科舉盛事。因此,這一科狀元花落誰家就格外引人注目。殿試過后,主考官將前10名試卷呈送給皇帝審閱。原擬頭名試卷是北京邵自昌的,乾隆皇帝看了邵的試卷,雖嫌其對策中有兩句略有一些不連貫,但也沒打算改變初擬順序,讓拆了考卷彌封,就照原定名次寫榜。誰知讀卷負責人吏部尚書程景伊拿起邵自昌的卷子好半天拆不開,看不清姓名、籍貫,乾隆等急了,就叫程景伊將第二、第三名往前挪,而把邵自昌的一號卷移為第三。拆了第二、三號卷再拆邵自昌的仍然拆不開,就把四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四號卷后,才將邵自昌的卷子拆開。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天意,便讓程景伊按拆卷順序填榜,于是第二號試卷考生戴衢亨,年僅24歲就成了天下第一的“欽點狀元”,的確運氣太好了。乾隆四十三年,戴衢亨中狀元后,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時稱小軍機),輔佐乾隆帝處理軍國要務、任免和重要奏章。他曾隨乾隆帝南巡。嘉慶二年,以侍讀學士加三品卿銜兼軍機大臣(時稱大軍機),輔佐嘉慶帝除去權臣和珅,抄沒其家產,責令其自殺,清除其余黨;整頓刷新吏治;整理財政,節約開支,不加賦稅,百姓稱頌。后任兵部尚書,鎮壓了堅持9年的白蓮教起義。會同禮部尚書紀昀辦理修繕四庫全書館的事宜,又任工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士。戴衢亨任軍機大臣達15年,又拜大學士,在清代***中屈指可數。他一生辦事謹慎,為官清正,深得嘉慶帝信任。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南安詩草》。他還善畫山水,嘗作廬山瀑布圖。嘉慶十五年,他拜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兼管工部,次年在京病逝,終年57歲。他去世時,嘉慶帝親臨祭奠,賞銀1500兩,對其恩寵有加,將其入祀賢良祠,謚“文端”,贈“太子太師”。戴家一門兩相四進士,被譽為“西江四戴”。編輯:胡代江復審:朱峰
終審:劉莎、駱志俊
聲明:我們一直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