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半球,北部以巴拿馬運河與北美洲為界,南部以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為界。西鄰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①地形:南美洲西部為安第斯山脈,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分布,自北向南依次為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②河流:南美洲河流廣布,北部主要為亞馬孫河,南部主要為巴拉那河、巴拉圭河。
圖1南美洲的地形
南美洲主要分布著8種氣候:
①三種熱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②兩種亞熱帶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③兩種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其他:高山氣候。
圖2南美洲的氣候
例題甲地的位置如下圖所示,甲地氣溫年較差較小,5~8月降水稀少。據此完成1~2題。
1、甲地氣溫年較差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較高
B.緯度較低
C.距海較遠
D.植被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處在盛行西風的背風坡
B.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C.受干燥的東北信風影響
D.受高緯干冷氣流影響
答案:B、B
精講精析:(1)分析氣溫年較差較小的原因。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位于60°W~70°W、15°N~20°N,即位于南美洲;②該地緯度較低,位于熱帶,因此氣溫年較差較小,選項B正確;③海拔、距海遠近和植被條件都會影響氣溫年較差,但影響程度較小(距海越近、植被覆蓋率越高,水汽越充足,因此影響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
(2)分析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原因。①甲地位于南半球,5~8月(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太陽直射點向北以東,氣壓帶和風帶也向北以東;②因此該段時間,該地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盛行下沉氣流,氣候較為干燥,降水較少,選項B正確。
總結氣壓帶、風帶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該地的經緯度,分析該地的大致位置,并結合該地的緯度,分析年較差較小的原因;②根據此時的季節,分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進而分析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判斷此時控制該地的氣壓帶和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則地球上存在著“七壓六帶”。春分和秋分時,氣壓帶的緯度位置為:
①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氣流;
②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氣流;
③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60°±5°,暖空氣爬升;
④極地高氣壓帶: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氣流。
氣壓帶之間為風帶,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動5°,北半球的冬則向南移動5°。
圖3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