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拜登28日向國會提交一份5.79萬億美元的預算計劃,其中包括8133億美元的國防開支。不少媒體隨即用“創紀錄的和平時期國防開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預算”來描述。在一份聲明中,拜登稱,該預算案是美國“歷史上對國家安全的最大投資之一,所需資金將確保我們的軍隊仍然是世界上準備最充分、訓練最精良、裝備最先進的軍隊”。美國的軍費真的需要這么多嗎?有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美國扭曲的安全觀在作祟。美國資深參議員桑德斯直言,美國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美國之后11個國家的開支總和”。和過去一樣,華盛頓好像患上了無限追求“絕對安全”的焦慮癥,而它也不斷地尋找“假想敵”。有美媒提到,白宮這次公布的預算案12次提到中國,中國被視為“主要戰略挑戰”。除了這份預算計劃,五角大樓28日向國會提交了新的國防戰略報告,其中將中國稱作“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將俄羅斯稱作“嚴重威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醒說,中俄是兩個大國,美國企圖遏制打壓中俄的圖謀是不會得逞的。中方敦促美方認真落實美國領導人作出的不尋求打“新冷戰”等表態。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拜登的預算案呼吁增加國防開支,包括為烏克蘭提供資金。”據《華爾街日報》28日報道,根據拜登公布的預算計劃,美***正在為今年10月1日開始的2023財年尋求8130多億美元的國防開支,比當前財年的7820億美元增長約4%。這一漲幅比***在上年預算中尋求的1.6%漲幅高出一倍多。預算案還要求向烏克蘭提供6.82億美元資金。
8130多億美元中,五角大樓將獲得7730億美元,較上年增加4.1%,其余資金撥給能源部,后者負責維護核武庫。有白宮官員表示,如果預算案獲得批準,將使過去兩年的國防開支增加9.8%,從而為“維持和加強美國的威懾力、推進關鍵的國家利益提供必要資源”。
由于國會對預算事項擁有最終決定權,目前這只是拜登***的一份愿望清單。不過,CNN稱,國會很可能會提高有關數字,就像它對2022財年支出計劃所做的那樣。報道稱,共和黨人已經作出回應,他們認為這些開支不夠。自由派民主黨人則批評***增加國防預算。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上周,40名參眾兩院的共和黨人敦促白宮將國防預算增加至少5%。28日,共和黨參議員羅杰·威克表示,美國所有部門的軍事高官都明智地要求更多開支,要求“更多艦船、更多飛機、更多武器、更多衛星和更多訓練”,但拜登卻給他們更少的資金來讓他們完成使命。
民主黨高層對拜登的預算要求表示歡迎,但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桑德斯說:“在我們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美國之后11個國家開支總和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則稱,拜登***的提議還不夠,因為它沒有跟上通脹率,2月份美國的通脹率比去年同期上漲近8%。
中國外交學院美國問題專家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增加軍費是華盛頓內部的共識,將軍事防務部門的功能無限放大,導致了美國現在窮兵黷武的狀況。他認為,美國追求絕對安全,扭曲的安全觀決定了美國的國防開支只增不減。軍費已經占用太多本該用于改善美國國內民生福祉和基礎設施的資源,美國政治精英在劫持民生福祉用于其戰略目標。
新國防戰略緊盯中國
根據公開資料,美國2018財年的國防預算達到約7000億美元的空前規模,2019財年增至7163億美元,2020財年為7215億美元,2021財年為7535億美元,2022財年為7820億美元。對于2023財年預算計劃,有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因俄烏戰爭,美國計劃增加開支,擴大在俄羅斯附近的軍事存在,同時繼續將長期重點放在對抗中國上。
在28日的記者會上,美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特別提到針對中國的所謂“太平洋威懾倡議”:“國防部將把工作重點放在印太和歐洲。通過‘太平洋威懾倡議’及針對該地區的其他行動,國防部將繼續進行投資以支持和增強我們的軍事優勢。”
“拜登***提議增加國防預算以對抗中俄”,CNN以此為題報道稱,華盛頓的國防預算仍然關注中國,將其視為“主要戰略挑戰”,同時鑒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該國防預算案也將加強歐洲安全作為重點。一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說:“如果你全面審視中國的能力和經濟,中國仍然是我們最具挑戰性的戰略威脅。我們的(國防)戰略是這么說的,預算案也是如此。”
28日,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以配合2023財年預算申請。根據該部門發布的簡報,新的國防戰略是與《核態勢評估》和《導彈防御評估》兩份文件協調制定的,目的是“強調跨服務、跨領域的融合”。五角大樓首要任務是保衛國土,排在第一條的就是“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威脅”,第二條是“阻止對美國、盟國和合作伙伴的戰略攻擊”,第三條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是優先事項,然后是俄羅斯對歐洲的挑戰”。報告還點名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俄羅斯是“嚴重威脅”。
美國上一份國防戰略報告發布于2018年1月。《華爾街日報》稱,自2018年以來,五角大樓的戰略一直將中俄確定為首要關切,將朝鮮、伊朗和暴力極端主義定為次要威脅。該“二加三”戰略預計將被“一加四”戰略所取代,前者指兩個主要對手加三個次要對手,后者將中國視為首要對手,俄羅斯被置于次要威脅之列。
一名長期跟蹤研究中美軍事關系的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報告發布時機很特殊,它是在“國家安全戰略”沒有出臺的情況下就倉促發布的,這種反常規的做法可以理解為是在進行試探或者壓力測試,測試國內各黨派、盟友伙伴以及中國會作出什么反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當前俄烏沖突仍在持續,報告依舊堅持中國是美國的首要競爭對手。”
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美國的新國防戰略報告稱,美方應當反思自己在烏克蘭危機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對制造假想敵,無視他國正當安全關切,調動集團對抗的做法進行檢討和糾正。“我們敦促美方認真落實美國領導人作出的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等表態……”
“全球面臨新的軍備競賽”
《***》稱,華盛頓一直拒絕將中國樹為徹頭徹尾的敵人,盡管它加大了對中國的批評。拜登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我們不尋求一場新冷戰,也不尋求把世界分成涇渭分明的集團。”但白宮的行動表明,情況并非如此。美國***這次公布的預算案12次提到中國,稱中國是一個“步步緊逼的挑戰”。它要求的五角大樓預算令特朗普***的軍費開支黯然失色。
“全球面臨新的軍備競賽,”《柏林日報》認為,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的軍費將創造新的紀錄。盡管美國正在將更多武裝力量轉移到歐洲,在國防預算上也援助歐洲,但印太地區仍被它當作未來的焦點,或者說兩個地區都在美國軍事計劃關注的重點范圍內。這會導致其他國家加強軍備。
“美國2023財年國防預算讓人擔憂的不只是增幅,更在于它的危險性。”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專家卓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制造敵人窮兵黷武的假象是美國的習慣,各方早已司空見慣。但美國現在矛頭所向不再是找小國、小團體當練兵場,而是將大國作為對手。“整個預算案透露出的是美國正在全身心地為大國戰爭、全面戰爭做準備,這種態勢讓人不寒而栗。”
不過,前述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提到,美國的新國防戰略報告中有“認識到我們的戰略競爭對手對美國本土日益增長的動態和非動態威脅,國防部將采取必要行動來增強防御能力”的說法,這是新表述,在過去美國鼎盛時期不會這樣說,這證明,在美中力量對比此消彼長的大態勢下,美國國力下降,心有余而力不足。
法新社29日評論說,五角大樓的7730億美元預算凸顯美國面臨的各種國際挑戰,而龐大的近5.8萬億美元預算計劃將為拜登的許多政策提議買單。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一份最新出爐的民調顯示,拜登的總體支持率已跌至40%,創就職以來最低水平。71%的美國人認為國家走在錯誤道路上,約六成美國人認為國家已經或即將與俄羅斯開戰,82%的人擔心戰爭將涉及核武器。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李準青木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胡馨予辛斌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