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3月28日,Bally關聯公司巴麗(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日前因為以次充好,被北京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罰款4.1萬余元,沒收違法所得4085.5元。
據了解,上述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以1590元的單價進口Bally女裝針織上衣,連同海關關稅在內,該產品成本單價為1904.5元。但是該公司旗下Bally門店銷售價格卻是5990元,其中利潤為4085.5元,該產品共銷售1件,即違法所得數額。
Bally是瑞士企業,創立于1851年,于1986年進入中國市場,也是首批進入中國的奢侈品牌。
有網友稱,價格高不是原罪,有人買得起,單是價格高還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以前做一個意大利品牌,部分貨品供國內一些商場,寫著90%羽絨棉(其實就是聚酯纖維)10%羽絨,卻要求銷往國外的部分寫上90%聚酯纖維10%羽絨,就是***裸對中國消費者的欺騙。
高檔服裝也是個暴利行業,這些企業良心何在?雖說是自由定價,但不能抱著割白菜的心態標價,應該好好整治一番了!好好管管這亂象。希望能加強監管,消費者權益應該有保障!
服裝品牌三四倍利潤是可以的,現在實體店經營成本很高,但實際上一件衣服5000塊,實際工廠成本一般是1000以內,你要這么高利潤,肯定得保證質量。尤其是那些奢侈品,如果質量有問題更應該重罰。
貴的東西都知道溢價高,沒想到高的這么離譜,甚至還是劣質的次品!穿名牌本來就是一個心理作用,覺得國產挺好,那些奢侈品就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來自內心,而不是一件品牌衣服,有自信,穿什么都好,為什么花這么多錢去買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