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還原真實疫情下的上海,只可惜又有多少人荒廢了多少時光……錄了一些疫情影像自存,仍然以花朵見證灰色的春天,生活原本應當是多情的,然而只能遠望春光。
作為外地人在上海體會防疫,那就是淡定如常,不慌不忙。幾乎常態化的防控演練,讓老百姓的排隊素養得到巨大質的飛躍與提升。
除了心疼失去穩定收入的流動商販,除了擔心白衣天使的身心健康,上海防疫工作體現了中國現階段防疫的一個縮影。
2022年3月13日連續兩天對小區篩查,10人一組的檢測速度相比于電視報道中的速度更加無感而快捷。
疫情初始,人們的心情并不焦灼,但有遠見地儲備物資,可以選擇輕干菜,比如紫菜,海帶,木耳,銀耳,蘑菇進行儲備。
疫情下的檢測過程是分組檢測的臨戰檢測模式,兩三百人的隊伍三十分鐘便迅速搞定,感謝大中國的科技先進如此,沒有經歷插鼻孔的過程讓人心頭一松。
鄰居居住地不定,似乎檢測時間不確定,給疫情查驗小組帶來不小的麻煩,檢測志愿者多日上樓催促,遇見每一位志愿者都會輕聲言謝,盡己所能給他們以溫暖的呵護目光。
同時小區開始建群管理,而為了避免對外發布疫情未經確認的消息,先生極力要求進群關注,并提醒我不要拍照不要外地未經證實的公開的相關信息。
減少對流言的傾聽很重要,內心淡定并不影響學習及其它。這時候要適時地準備些大蘿卜,胡蘿卜,甘藍等儲備,避免營養不足。
2022年3月21日第五次篩查,之后群內有人轉發一條手機上接收到“檢測異常”的短信,于是已經日漸放松的小區人群產生了微不可查的變化。
但是從人與人的距離上觀察,人們并不相信或者并不確認自己身邊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樓下馬路過往的車輛消失不見。而人們的心也變得浮躁不安。
似乎人們的情緒極容易被暗示,我越來越感覺到不進小區群心靜如水。人們因四處傳播的小道消息所困擾,漸漸地從入群的先生的只言片語中感受到了有些人群不安的情緒。
但與此同時,小區里的花開了,人們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鍛煉成了日常。疫情下發現熱愛生活的人更多了,免疫系統無數次地被專家及普通人提及。
市衛健委今早(25日)通報:2022年3月24日0—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580例,其中12例確診病例和1455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其余在相關風險人群排查中發現。新增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例和無癥狀感染者5例,均在閉環管控中發現。
到了2022年3月25日,已經完成了小區第七次篩查的人們長吁一口氣,身邊異常情況都是一場虛驚,先生試探著離開小區,向公司走去。
而此時的上海嘉定的疫情此起彼伏,雖然身處小區解禁,但周圍的小區仍然在非流動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周邊的市場仍未***。
而2022年3月26日,則開始新一輪居家自測,自測試紙特異性和靈敏度暫不考慮,特別上網查詢了一下原理,擔心傻傻地傷害個人免疫系統,同時還發現終還是沒能逃過插鼻孔的過程。
原來是利用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利用的是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測試,***部分省略,只牢牢記住,兩條線都顯色——陽性;只有質控線顯色——陰性;除這兩種情況之外的都是無效實驗。
那么多人夜以繼日地實驗檢測檢驗,無論怎樣都要尊重他人的勞動,即使有現多的想法,也都要統一在有利于國家安定穩定的方向上去。
這一階段也是比較神奇的,至少對生活穩定的我更不應當抱怨。政策的邊緣在執行過程中并未遇到過激的反彈,在溫和而果斷的處置狀態下。
而我也一直讓人疑惑一件事,那就是快遞是如何運作的,那些快餐小哥又是如何在疫情下拼命工作著的。
而這期間,小視頻平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成了發泄的渠道,通訊的窗口,伴隨人們度過許多無聊的時光,某些新聞都似乎已經不那么新了。
也是通過小視頻讓我了解到日本的西蘭花的種子在卡中國人的脖子——年入中國三十五億的西蘭花種子,是真的嗎?這讓人們越來越深深懷念袁隆平先生。
疫情還在持續,影響了許多人生計劃的安排,曾經的打算被擱淺。再次啟航需要更多的力量,重新起跑的爆發力在思考之中變得和緩。
疫情下的一代怎么辦,持續的時間越長,人生活著的方向與選擇變化的就越大。許多人的求職方向發生改變,許多人執著的方向發生改變。
客觀地講,疫情下人們還應當關注的是疫情下的貪腐,以及是否存在資金挪用、濫用的現象。工作的職責與力度之下,雖然用人有疑,但也疑人不用。
工作責任的承擔與監督是為了避免多年以后的馬后炮,有工作能力的人,雷厲風行工作的人,有責任敢擔當的人一定不怕監督與監察,監督也是一種愛護……
【后記】明天仿佛一切未經發生,因為身處其中的我們如同大夢一場,又像度過一個長長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