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禁毒
近日,
“銷煙不是燒煙”這一話題登上熱搜。
詞條來源于
某電視劇的大結局片段。
微博評論區中的網友戰線空前一致,
紛紛吐槽電視劇導演和編劇的文化水平,
表示對其劇組歷史常識知識的質疑。
矗立于天安門廣場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
有一幅浮雕格外引人注目:
一箱又一箱的煙土
被傾倒入銷煙池中,
在濃煙滾滾的混沌背景下
是銷煙志士們清晰而堅毅的神情。
這一壯舉,
被視為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序幕。
這幅浮雕述說的就是——
虎門銷煙
那么歷史上虎門銷煙
是如何銷毀毒品***的呢?
現在就讓我們來重溫這段歷史。
積貧積弱
清朝末年,
***販子用***
敲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
由于***大量輸入
造成白銀不斷外流
擾亂了清王朝的國庫和貨幣的流通,
使清朝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
更為嚴重的是——
***的泛濫
極大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
長此以往,
國貧民弱,
國家無可以御敵之兵,
中華民族將面臨滅亡的危險。
當時清朝主張禁煙的官員只是少數人,
道光帝對禁煙一事也猶疑不決。
但林則徐早在任職于
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時就已實行禁煙,
并把煙販及***吸食者一掃而空。
鑒于林則徐的成功,
道光帝認為禁煙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召林則徐入京,
連著8天,
道光帝天天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
虎門銷煙不久,僑居廣州十三行的畫家蘭官出于對林則徐的敬仰,創作了一幅十分逼真的油畫像,這也是林則徐的第一張肖像油畫。
1838年12月31日,
道光帝終于下定決心,
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
專職禁煙,
全國禁煙行動就此開始。
禁煙
1839年3月10日,
林則徐正式抵粵。
他下令限定時間內所有煙商
交出全數***并簽“切結書”,
聲明以后不販***。
但大部分的煙商
以及官府差役、胥吏查辦
皆無所動。
林則徐便宣告:
“若***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
之后林則徐召集廣州學子
入貢院進行“匿名”考(ju)試(bao)。
而考題就是諸如——
“廣州誰在販賣***”等。
于是,
林則徐以此掌握了
所有煙商和貪官污吏名單。
當時的外國煙商以為
交少量***就能敷衍了事,
但林則徐與以查理·義律為代表的外國煙商
展開了艱苦的斗爭。
終于,在到達廣州的18天后,
林則徐收到了
《義律遵諭呈單繳煙20283箱稟》。
1839年5月12日
民間繳煙完畢。
1839年5月18日
煙販繳煙完畢。
銷煙
林則徐本想將***運回京師銷毀,
但夜長夢多,
為了防止***中途被偷偷換掉,
經道光帝同意,
林則徐決定在虎門公開銷煙。
傳統銷毀***的***是
“煙土拌桐油焚毀法”。
但用此法火燒***時,
煙膏油常常滲入泥土中。
所以有了
“吸毒者掘地取土,
仍得煙膏十之二三”的說法。
也就出現了
“官府白天燒煙,
百姓夜間挖土”的千古奇事。
后來經多方考察,
最終決定采用
“海水浸化法”銷毀***。
先用海水浸泡***,
降低煙土的穩定性,
再加入生石灰產生熱量,
使之沸騰蒸煮溶于廢水,
最后排到海中徹底銷毀。
虎門銷煙池遺址
1839年6月3日
虎門銷煙正式開始。
虎門搭起了一座禮臺,
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
上面寫著——
“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
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
銷煙是公開的,
除了普通民眾,
還有不販***的外商、
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
都專程從澳門等地前來參觀。虎門銷煙歷時23天,
銷毀***19187箱和2119袋,
總重量2376254斤。1987年,
聯合國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
定為“國際禁毒日”。
所以說,虎門銷煙不僅僅是
具有中國歷史意義的一個事件,
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
18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
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大家也許會很好奇:
在180多年后的今天,
我們又是怎樣銷毀毒品的呢?
請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被查獲的毒品被銷毀的過程,
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審批
歷經層層申報
第二步:押運
全程錄音錄像
第三步:核對
各個環節都有人監督
第四步:銷毀
1100℃高溫讓毒品完全分解
據了解,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是“二段式熱解焚燒工藝”。二段式高溫熱解爐采用熱力技術處理廢物,最終使之分解并達到無害化。
據介紹,高溫熱解爐主燃室溫度高于850℃,二燃室溫度達到1100℃,毒品可以完全燃燒,是目前比較先進且使用范圍廣的一種醫療廢物處置方式。
整個過程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實現無害化處理,杜絕對環境的污染。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