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之說來自于龍陽君與魏安釐王的一段故。龍陽君,是魏安釐王的男寵,其人像女子一樣婉轉(zhuǎn)媚人,得寵于魏王,與其同床共枕,甚受魏王寵愛。據(jù)說有一天一日,魏王與龍陽君同船釣魚,龍陽君釣得十幾條魚,竟然哭了起來,魏王驚訝地問其緣故,龍陽君說剛開始釣得一條魚就非常高興,后釣得越來越大,便將小魚丟棄。由此想來,四海之內(nèi),美人頗多,害怕魏王寵愛其他的美人,必將拋棄自己,所以流淚。于是魏王為了不讓龍陽君傷心憂慮,下令舉國禁論美人,違禁者滿門抄斬,以表其獨愛龍陽君。
《戰(zhàn)國策·魏策》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曰:“有敢言美人者誅。”
----引用自頭條百科
一般來說嗎,這種靠美色諂媚于君王的人,在王死之后,下場都不會太好,可是龍陽軍不同,雖然因為美貌而得寵于魏王,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提升;龍陽君雖然艷名遠播,但同時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劍術(shù)高手,對政治也有極高的敏感性,經(jīng)常代表魏國出使他國,兼具美人、計謀家、武術(shù)家、外交家等多重身份。他也是唯一一個在君王死后,依舊地位穩(wěn)固的“美男”!與后世諸多的“綠茶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分桃之愛彌子,名瑕是衛(wèi)國的嬖大夫。彌子瑕在衛(wèi)靈公前很得寵。衛(wèi)靈公,又叫姬元,是衛(wèi)襄公的妾所生,繼位之后以好色、薄情和無能而聞名;衛(wèi)靈公治國無策,但是生活奢侈、為人刻薄,在他遇上了美少年彌子瑕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彌子瑕,有著驚艷的美貌,因此深受衛(wèi)靈公的寵愛。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里面兩人都保持著曖昧難名的關(guān)系,甚至于無論彌子瑕說什么、做什么,在衛(wèi)靈公眼里,都是對的。據(jù)說有一天彌子瑕同國君一起在桃園游玩,他吃到一個很甜的桃子,便把這個沒吃完的桃子給了國君。國君說:“這是多么愛我呀!從此這件事便成了一個典故,人們都稱同性戀為“分桃之愛”。
《韓非子·說難》:彌子名瑕,衛(wèi)之嬖大夫也。彌子有寵于衛(wèi)。衛(wèi)國法,竊駕君車,罪刖。彌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彌子轎駕君車出,靈公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犯刖罪。”異日,與靈公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以其余鮮靈公。靈公曰:“愛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瑕色衰而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嘗轎駕吾車,又嘗食我以余桃者。”
----引用自頭條百科
還有一次,因為“彌子瑕”仗著衛(wèi)靈公的寵愛胡作非為,于是衛(wèi)靈公一氣之下打了彌子瑕一頓,之后彌子瑕三天都不見衛(wèi)靈公,反而衛(wèi)靈公十分擔(dān)心彌子瑕因為這件事而不再喜歡自己,于是在朝會上公然詢問自己的謀臣該怎么辦?由此可見這段戀情是多么的“直白無誤”!
衛(wèi)靈公怒彌子瑕,抶出之。瑕懼,三日不敢入朝。公謂祝鮀曰:“瑕也懟乎?”子魚對曰:“無之。”公曰:“何謂無之?”子魚曰:“君不觀夫狗乎?夫狗依人以食者也,主人怒而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復(fù)來,忘其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則一日之食曠焉,其何敢懟乎?”公曰:“然哉。”
----引用自頭條百科
斷袖之癖在漢代,男風(fēng)甚為流行,如漢高祖與內(nèi)侍,漢文帝與鄧通等等,這樣的風(fēng)氣著實讓人費解,皇帝高高在上,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足足能有三千之?dāng)?shù),什么樣的女人沒有,可是偏偏喜歡男人!還有人玩著玩著上了史書,成了典故,比如有史記載“哀帝偏愛須眉”。
建平二年這一天,漢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正在傳漏報的董賢,由于其模樣俊美,一時驚為天人,魂不守舍,為了能提高董賢德身份,好讓其與自己長相廝守,于是封其為黃門郎,并封董賢的父親為云中侯,即日征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這大概是第一位因為“兒子美色”加官進爵的大夫吧!
由于董賢十分具備“綠茶”的潛質(zhì),隨著時間的流逝,漢哀帝對董賢愈發(fā)寵愛,到了同輦而坐,同車而乘,同榻而眠的地步。并加封他為駙馬都尉侍中,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董賢“性柔和”、“善為媚”。漢哀帝常常借口賜洗沐,將他留在宮中,不肯放他出去。因為董賢就不歸家恐惹人詬病,于是漢哀帝更特別下詔,讓董賢與妻子一同搬到宮中,并封董賢的妹妹為昭儀,位次皇后。于是董賢與妻子以及妹妹一同侍奉哀帝,這風(fēng)格,受不了····
董賢常常與漢哀帝同臥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覺,兩人同榻而眠,漢哀帝醒來了,董賢還在熟睡。董賢壓著了漢哀帝的衣袖,為了不打攪董賢,漢哀帝就悄悄地割斷自己的袖子。由此可見漢衰帝對董賢的寵愛,這也是成語斷袖之癖的由來。這兩人的戀情最后發(fā)展到了什么地步呢?到了漢衰帝想要效仿古代大賢堯禪讓舜,將皇位讓給董賢德地步,幸好有大臣死諫,漢衰帝才作罷,不然劉邦能氣的從皇陵中爬出來打死這個不肖子孫!
《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衰帝言:“我欲效法堯禪讓舜(傳位給董賢)如何?”王閎打破頭楔說:“天下是高皇帝(指劉邦)打下的天下,不歸陛下所私有。陛下繼承祖宗的事業(yè),應(yīng)傳給劉姓子孫以至于無窮。繼承權(quán)至關(guān)重大,天子無戲言!”
同時漢衰帝還要在皇陵給董賢修建陵墓,以做到生同床,死同穴。當(dāng)三公以退還官爵相威脅,逼漢哀帝遠離董賢時,漢哀帝反而將計就計,將三公爵位全部封給董賢。當(dāng)時匈奴使臣看到二十二歲的董賢,卻官拜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集“三公”于一身,“權(quán)與人主侔”時,也是一臉的錯愕。這也是斷袖之癖如此響亮的原因,斷袖段到三公恩寵,退位讓賢的地步,也是蝎子找粑粑,獨一份了!西漢十二位皇帝,有十一位都養(yǎng)了男寵。唯一沒沒有豢養(yǎng)男寵的皇帝,反倒成了西漢皇帝群中的異類。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