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戲曲演員上下場時或表演舞蹈時由動的身段變為短時的靜止的姿勢,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緒,加強戲劇氣氛。現比喻公開露面或表演,也比喻公開表示態度,亮明觀點。
行當:戲曲演員***分工的類別,主要根據角色類型來劃分,如京劇的生、旦、凈、丑。現多指行業。
壓軸(zhòu):一次演出的戲曲節目中排在倒數第二的一出戲,現也指一場演出排在最后的較精彩的節目。需要注意的是,戲曲中的最后一出戲叫“大軸子”。
行(xíng)頭:戲曲演員演出時用的服裝,包括盔頭、靠、衣服、靴子等。現泛指服裝(含詼諧意)。
跑龍套:在戲曲中扮演隨從或兵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唱白臉:在傳統戲曲中勾畫白色臉譜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跟“唱紅臉”相對)。
花架子:指花哨而不實用的武術動作,后比喻外表好看但缺少實用價值的東西,也指***的做法。
對臺戲:兩個戲班為了互相競爭,同時演出的同樣的戲。后多以“唱對臺戲”比喻采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與對方競爭或反對、搞垮對方。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
字正腔圓:(說或唱)字音準確,腔調圓潤(多用于戲曲或曲藝)。
有板有眼:形容言語、行動有條不紊(wěn),富有節奏或章法。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板眼”也借指條理和層次。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的資格。科班,舊時招收兒童,培養成為戲曲演員的教學組織,現也泛指正規的教育或訓練。
你還知道哪些與戲曲有關的詞語?
捧場、叫板、打圓場、梨園弟子、優孟衣冠、
插科打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