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胡兵通訊員段風海李強谷磊
在順北鷹1井,固井利器——尾管懸掛器成功將套管安全送至8588m的井深設計位置;在松科2井,尾管懸掛器工作位置溫度高達240℃;在川深1井,井底壓力達到104MPa;在彭州115井,全井泥漿密度高達2.25g/cm3……每一項固井工具行業應用新紀錄的實現,每一座“地下珠峰”的突破,都少不了“藍色”身影。
作為井下高端工具的引領者,工程院大陸架公司始終聚焦油田現場亟需,持續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積極構建創新體制機制,打造一流研發創新團隊,以實際行動落實“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戰略部署。
公司堅守“生產一代,研制一代,前瞻研究一代”的研發理念,形成了前沿技術預研、核心技術攻關、高性能工具研制、成果快速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為我國深層超深層及復雜地層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有力保障,為石油工程“四提”貢獻了大陸架力量,更是在2020年入選了國資委“科改示范行動”企業。
聚焦科技創新,助力油田建設
“在大西洋中部的古巴海岸、南亞的巴基斯坦、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在廣袤的南海、遼闊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四川盆地,深層和特深層油氣田開采的固井裝置上,德州大陸架的旗幟迎風飄揚。”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科技創新一等獎頒獎詞這樣寫道,長期以來“哪里有固井難題,哪里就有大陸架固井工具”已成為行業內的佳話。
常規尾管固井工具下入過程中無法循環,在遇阻時操作窗口窄,嚴重影響了尾管下入效率與固井質量。大陸架公司了解到這一現場技術需求后,聚焦難題搞攻關,無限極循環尾管懸掛器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為國內自主研發首創,突破了常規尾管固井工具中途循環壓力受限的技術壁壘,具有“循環排量和下入速度不受工具限制,承載能力強,作業用時短,固井替漿精準”等優勢。
截至目前,該技術以其獨有的功能和技術優勢得到了國內各大油田和國際油服公司的青睞,累計推廣應用180余井次,有效解決了深井、超深井、水平井等復雜井況下尾管下入難題,顯著提高了固井質量。
“大陸架公司圍繞順北深層油氣藏開發需求定制化開發的無限極循環尾管懸掛器經受住了超深井大排量循環、快速安全下入等技術挑戰,為我們千萬噸級大油田建設提供了堅實技術支撐。”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管理部發來書面表揚。
完善體制機制,鍛造科研“利器”
“在‘科改’的背景下,我們構建了暢通的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創新激勵制度,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高漲,先后攻克了深水、高溫高壓和深層特深層固井工具等一系列石油工程關鍵技術難題,相關技術成果在深井水平井尾管固井中大顯身手。”企業技術研發部負責人姚輝前驕傲地說道。
井下高溫氣密封級封隔是困擾復雜井固井技術的難題,為此大陸架公司集聚公司科研資源,歷時三年,經歷了數十次試驗失敗和材料改進,最終突破了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204℃高溫下密封70MPa零氣泡泄漏,形成了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V0級耐高溫高壓固井封隔器氣密封技術。
該技術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外同類技術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通過挪威船級社(DNV)審核,并成功取得API11D1V0級產品認證,工程院大陸架公司成為國內固井工具領域首家獲此認證的企業。
該技術在中石化順北區塊、中海油市場累計應用50余井次,已經成為深層超深層井勘探開發的技術首選。
打造人才團隊,煥發科創活力
近期,工程院大陸架公司水平井“雙漂浮”套管下入技術在西南油氣分公司川西淺層氣項目中表現亮眼,該技術由“90后”研發工程師張冠林“揭榜掛帥”,帶領一支平均年齡30歲的攻關團隊,憑借一股闖勁兒,累計奮戰70多個日夜,歷經十數次試驗失敗、分析總結、方案優化,最終解決了破裂盤精準控壓爆破難題,高質量完成了科研攻關任務,從項目立項到定型產品投放市場僅用時3個月。
該技術適用于油田開發鉆井施工中大斜度井和大位移水平井的下套管及固井施工作業,成功解決了套管下入難題,提高下套管成功率。
每一次攻堅,都閃現著科技創新的力量;每一次突破,都彰顯著科技創新的助攻,一項項技術突破的背后,凝聚著科技研發團隊的智慧和汗水。
日前,由大陸架公司固完井工具研發團隊人員組成的“高溫高壓高酸性復雜環境尾管懸掛器研發創新團隊”獲得2021年度中國石化優秀創新團隊榮譽稱號。2021年和2019年,大陸架公司科技成果相繼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創新能力和成果水平得到集團公司的充分肯定。在技術創新驅動下,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固完井工具領域技術“***化”、管理“精細化”、產品“特色化”、成果“新穎化”的排頭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