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灰菜”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灰菜”是一個別名,也是大眾叫法,這個名稱來源于《救荒本草》;它的正式中名叫藜,這個名稱出自《禮記》,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還有灰灰菜、灰條、灰灰條、灰條菜等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huán)境
“灰菜”在我國南北各地廣泛分布,尤其北部最多;通常生長在田間地頭、住宅旁、荒地、果園菜地,是一種很難除掉的雜草。
3,外形特點
為一年生草本,高度30-150公分;莖直立,無毛,表面有溝槽和綠色、紅色、紫色的條紋,嫩莖有白色粉粒;葉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有時莖上部的葉窄卵形或披針形,葉邊有不整齊的波狀牙齒或全緣,表面有灰白色粉粒;
花小,黃綠色,簇生,組成圓錐花序;花被片5個,卵形,長約1毫米,有明顯粉粒,背部有綠色棱,通常包圍小胞果,雄蕊5個,6-9月開花;
胞果全包在花被里面,種子扁圓形,黑色,光亮,直徑1毫米左右,7-10月結(jié)果。
二,“灰菜”的主要用途
第一,它的幼苗和嫩莖葉可以食用,是一種食用普遍的野菜。它的吃法多樣,一般是焯水后做菜,可以作涼拌菜、
做菜餅、
包包子、包餃子、
炒菜或曬干菜等。需要注意的是“灰菜”含有少量咔碄物質(zhì),不宜多食和長期食用。
第二,“灰菜”的全草藥用,煎服可止痢疾腹瀉,搗爛可涂火傷、蟲傷、去癜風。它的果實在一些地方代“地膚子”藥用。
第三,在農(nóng)村通常把“灰菜”作為家畜優(yōu)質(zhì)飼料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