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野三關農亭街
一條隱藏在群山深處的老街
這里雖然山清水秀云霧繞
但卻交通閉塞
生活必需品都要靠背夫
人工運送
老街上的農產品、工藝品運不出去
外面的生活物資送進不來
貧困帶來的無力感
深深攫住了這里的每個人
1977年
一個好消息在老街上傳開
國家要修建318國道巴東段
迫切希望改變現狀的老街人
加入到了修路的隊伍中
黃在春
是當時的民兵隊連長
負責帶領隊伍修建
最艱險的燕子巖一段
他告訴我們
那時修路的條件十分艱苦
沒有手推車
得自己帶糧食
就連炸石頭
也得人工上前翻動
500米的山路
200多人
修了將近700天
修路期間
犧牲了1個戰士
傷了5名兄弟
修路人用生命與付出
換取了老街的新生
1979年
318國道巴東段完成修建
山路不再難行
國道上車輛往來不斷
為老街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進入21世紀
318國道不再能滿足
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高速公路也修進了野三關
然而修路就意味著
部分居民的搬遷
都說故土難離
老街人卻爽快地做出決定
盡管要遷去的新地址
地形不是很讓人滿意
在上面修建房子更是有一定難度
可老街人卻覺得這點損失
和子子孫孫的發展比起來
微不足道
2009年,滬渝高速修通
往來經商、旅游的人絡繹不絕
野三關的大蒜、核桃、三峽餅……
土家族的西蘭卡普、小背簍……
由此遠銷各地
而作為滬渝高速重要的一環
——四渡河大橋
也因其飛渡云間的壯美
驚艷了無數游客
事實上
不止是修路建橋
在家鄉建設的方方面面
老街人都付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希望所有回家的路
和追尋理想的路
不再是兩條
而是同一條路
對農亭街上的人來說
改善家鄉的生活條件
正是他們對美好未來的耕耘
窮就要變
變就會通
通才會久
如今,當你行走在農亭街上
你會發現這條有著千年歷史的老街
依舊散發著時代活力
探索其奧秘
正是老街人在困境面前
求新求變的精氣神
讓老街從未落下時代變遷的腳步
關于通時達變的故事
農亭街上還有很多
1月17日20:00
聽《記住鄉愁》為你講述
景美人更美
千萬不要錯過哦!
編輯|樊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