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楊漾
在3月26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雙碳”目標下,電、氫成為汽車動力的主要來源。“未來的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代步工具,而是龐大的儲能系統、移動的能源供給系統,甚至是能源的經營單元,將構建出一個前所未有、不可估量的移動商業空間。”
朱共山認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的差別,不僅僅在于動力來源不同。“清潔化與電動化引發了汽車行業的顛覆性革命,不但沒有噪音、排放,還是匹配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最佳動力技術。”他說,汽車如今已成為移動上網和生活的空間,消費者從需要補貼動變成主動搶購,甚至很多車型“排隊也買不到”,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中國信通院3月24日發布的“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行業運行監測報告”顯示,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5倍,產銷規模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當月滲透率達到19.2%,創歷史新高,自2021年1月起,累計市場滲透率攀升至14%。
新能源汽車市場“黃金十五年”已經啟幕。今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要占到25%。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50%。根據當前政策目標以及汽車消費市場空間推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6—8倍的成長空間。
協鑫正謀局電動未來。朱共山在論壇上介紹,其下屬企業協鑫能科依托協鑫集團在綠色電力、售電與用戶側能量管理、大規模長壽命儲能等領域的優勢,聯合中金資本搭建百億元基金,切入換電領域,半年即投運首批乘用車、商用車換電站,同步搭建40多項行業標準,并于3月初順利完成近40億元定增募資。
“協鑫能科將以車為載體,以動力電池為移動能源,同時加快電池銀行、汽車共享,進而延伸至儲能、氫能,直至城市礦產——電池回收再制造,完成移動能源生態閉環。”朱共山稱,協鑫集團牽頭構建的移動能源生態體系,不但不需要補貼,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還可降低約20%的用車成本。
朱共山稱,協鑫集團的合作伙伴不僅有像徐工、三一、吉利、一汽等重型卡車和商用車企業,還有京東物流、地上鐵、夢駝鈴、快成物流等物流行業龍頭。就下一步實施計劃,朱共山提出“三步走”策略:首先將重型卡車的特殊場景、物流公司的城市商用車做到電動化、氫能化和智能化,然后是無人化,最后實現網聯化。
責任編輯:李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