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重重——“籌”?“愁”?吳畏同學晚上做作業時碰到了一道“攔路虎”,百思不得其解,搞得他愁眉苦臉。題目是這樣的:根據下列語境選詞填空——“班級的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擔任組長,可事情千頭萬緒,令我束手無策,正在我(一愁莫展一籌莫展)之際,有句話啟發了我,有道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可是集體的力量卻是無法估計的,把任務分工一下,不就解決了嗎?”吳畏思考這道題了:“束手無策”不就是令人犯愁嗎,應該是“一愁莫展”;可又一想,“束手無策”中的“策”是計謀、***的意思,這和“一籌莫展”中的“籌”意思是否相同呢?如相同就該是“一籌莫展”了。吳畏為此而犯愁了。要幫助吳畏同學,還是先一起了解這個成語吧!
成語出處:《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相關故事:南宋蔡幼學,自幼刻苦學習,是一個飽學而敢說實話的人。宋光宗時,曾任校書郎。宋光宗去世,宋寧宗即位后下了一道詔書要求大臣納諫。蔡幼學上了一道奏章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尤以任賢為要。且年來小人當道,謀害君子,廣造輿論,排擠忠臣。故大臣本大有可為以勵精圖治,竟冠以惹事生非而獲嫌疑;近臣本應效忠社稷以忠言直諫,竟罪以違逆皇上而遭遺棄。于是皇上無所作為而群臣形同廢物,不少王公大臣,人人尸位素餐,一籌不吐,束手無策。若非皇上日求變新,求賢若渴,如何用天下之才?”大意是:“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一要恭親,對父母長輩孝順;二要重賢,任用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三要愛民,對天下百姓要寬厚仁愛。而要做到這三件事,首先得從搞好教育入手。但是,近些年來,有那么一些人到處造謠誣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觸不到大多數有抱負的臣子。朝廷里有才學的大臣雖然不少,但真正有實際作用的辦法卻沒有拿出來。陛下,如果再不重視教育,鼓勵講學,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后果將不堪設想。望陛下三思。”
成語釋義:人們根據以上故事把“一籌不吐”引申成“一籌莫展”這個成語。意思是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比喻束手無策,無法可想。籌:籌劃、計謀;展:施展。
撥云見月:這樣一講,吳畏明白了,不明擺著應該選填“一籌莫展”嗎。他不再為“一籌莫展”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