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時差是一門因人而異的學問,我多年旅行,倒是摸索出了一些小秘訣。
隨著出國旅游越來越普及,很多人都會面臨“倒時差”的難題。到了目的地,常常會發生睡眠紊亂,白天犯困,半夜難入眠。絕大多數人都會花好幾天倒時差,多則半個月。往往時差還沒有完全倒過來,就要打道回府,面臨第二次倒時差,苦不堪言。如果時差倒得不好,還會引起頭疼、腹瀉等多種癥狀,甚至大病一場。
上海和多倫多的時差恰好12個小時,完全日夜顛倒,可謂最具有挑戰性的時差。每回來來往往省親,直航也要坐14個鐘頭的飛機,身體疲憊不堪。而對于我來說,倒時差易如反掌,幾乎沒有太大時差,通常兩天內恢復正常。并非因為手握靈丹妙藥,只是盡快調節生物鐘,使身體吻合當地的生活節奏。根據多年旅行的經驗,自我摸索出如下小秘訣。
一上飛機,我立即將手表調校至目的地的時間,所謂“人未至心已隨”。以那兒的時間安排作息──白天看電視或閱讀,晚上則閉目養神。另外,要穿舒適的衣服和鞋子,最好換上拖鞋。
在飛行途中多喝水,不斷補充水分。飛機餐并不可口,但盡量要吃完,保證身體應需的能量。用餐時,我會向空姐多要一杯紅酒,在入睡前喝,有助催眠。14個鐘頭的空中旅行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我會蒙頭大睡,為減少飛機的噪聲,會戴上耳機聽輕音樂。此外,要利用上廁所的時間舒展筋骨,伸伸腿、彎彎腰。即使不離開座位,也要活動一下關節,多轉脖子、勤踮腳尖。下飛機前,我會喝杯咖啡,使大腦清醒過來。
到達目的地后,馬上要適應當地時間。如果抵達的時間是白天,絕不能見到床倒頭就睡,不論多么疲憊都要打起精神,撐到晚上再休息。最好到戶外去曬太陽,自然光也可幫助調整生物鐘。盡量和當地人的作息規律同步,只要兩天工夫,就能快捷地倒好時差。
以上的“雕蟲小技”看上去都是普通的常識,但若能按照這些有系統地安排自己的出行,那一定也是大有成效的。如果其中一個環節發生紕漏,也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甚至前功盡棄。
最近的一個周日,我從上海飛抵多倫多,當晚故意拖到12點就寢。第二天早晨,按慣例7點起床,白天工作,晚上讀書,依然熬到12點休息。如果周二還是7點起身的話,這次的時差就算完美調整過來了。
未曾料到,周二凌晨,我的手機突然響起了刺耳的聲音,睡夢中驚醒,打開手機一看,原來是警方發布的安珀警報,上面稱一名三歲男孩遭綁架,涉嫌綁架男孩的是一名25歲的女子,以及兩人的體貌特征等。
在床上輾轉反側十多分鐘后,內心一直在數數,好不容易重新睡著,幾乎同樣內容的安珀警報又響起,***脆起床,喝了咖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好在早上8點左右,警方稱這名男孩已經被安全找到,確認綁架的女子是其母親,虛驚一場。
到了中午時分,我的大腦不聽使喚,好像在空中飛行,昏昏欲睡,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在倒時差的關鍵時刻,破例在白天躺下,踏踏實實地打個盹兒,補回丟掉的睡眠時間……
倒時差的確是一門學問,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能幫助我們更快適應當下快捷的節奏。(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