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有哪些類型與特性
①山茶花。喜溫潤溫暖的氣候環境,忌烈日,喜半陰的散光照,亦耐陰。耐低溫程度,各品種間表現出一定差異,如接近原始種的單瓣型品種,為“耐冬”,能耐-10℃低溫。耐高溫程度可達3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②云南山茶。耐陰,喜半陰半陽的環境,抗寒力差,喜溫暖氣候。最適宜的溫度為,18~24℃;5~6℃時會遭凍害。
耐冬
怎樣使山茶花一年兩度開花
山茶花一般在每年的早春開1次花,如果想使茶花1年開2次花,則應做到:
①品種選擇。必須選擇小桃紅、秋牡丹、粉荷、雪塔、四面景、東方亮、獅子頭等早花型品種。②溫度處理。在開花后將山茶花搬入室內,不斷提升溫度到25℃左右,使其抽生的嫩枝盡早充實成熟并盡早停止生長。③激素處理。在7月中下旬或8月上旬,用500-1000倍的赤霉素溶液用毛筆蘸取后涂在正在形成的花蕾上,一直到花蕾露色為止,間隔的時間為3天。如花蕾增大的速度較慢,可從9月份起改為每天1次,并噴水和追施薄肥2-3次(間隔時間為10天)。經過上述處理后,山茶花就能在9月底到11月間開第2次花。
赤丹
山茶澆水應注意什么
山茶喜潤怕燥,宜濕忌澇,空氣相對濕度宜在50%以上,澆水量應根據季節和植株反應狀況而異,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原則。山茶花進人生長萌發期,應逐漸增加澆水量;新梢停止生長后(約5月下旬)
應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花芽分化;梅雨季節應避免盆土積水爛根。
高溫季節應在清晨或傍晚噴1次水,忌在中午和烈日下灑水;噴水時應同時噴灑植株周圍環境,以增濕降溫。秋季根據氣溫高低適當澆水,冬季植株進人休眠期,澆水次數應減少。不同品種的山茶花澆水量也不同,大葉大花和生長迅速的品種需水多,應多澆水;而像“酒金寶珠”、“十樣景”和“鳳仙”等名貴山茶花品種,因蒸發量少,應減少澆水量。澆灌的水,以雨水等天然水為最佳,如用自來水,需放在容器中存放1~2天后才能使用。
宮粉
家庭無土盆栽茶花該怎樣定植
茶家中進行無土栽培茶花定植時,先在準備好的花盆底鋪上一層細孔窗紗,以防栽培介質隨水流失;然后鋪上一層陶礫作為排水層(解決積水的問題),上面再鋪一層2厘米厚浸透的珍珠巖;接著將洗干凈的茶花苗或成株豎在盆中,讓根系充分舒展后逐漸加入珍珠巖,一邊加一邊用手壓實,一直到八分滿為止;最后加上一層陶礫,起到固定作用和防止澆水時沖走介質和產生藻類;定植后再澆營養液。
珍珠巖
怎樣科學繁殖茶花
茶花繁殖常用扦插法(普通扦插和單芽扦插)、嫁接法(切接法和靠接法)。
①普通扦插法。6月初~8月下旬,剪取5年樹齡上的健壯半成熟、當年生的枝條,截成5-10厘米長的段,留上部3片左右的小葉,下端剪成斜形,插入培養土中(2份園土、5份沙土、1份腐葉土、2份泥炭),深度為3厘米,壓實培養土,澆透水,罩上塑料薄膜,放在陰涼陰風的地方養護。②單芽扦插法。在芽萌動前剪取樹冠中上部的健壯枝條,將有飽滿腋芽的葉下剪斷,削取葉腋下部約0.5厘米處、略帶木質部的腋芽,立即將切口浸入200倍的萘乙酸的液中5秒鐘,取出后插入消毒過的沙床中,澆透水,每天噴1次水。③切接法。在每年的早春到深秋,選擇2年生健壯的茶花實生苗作砧木,劈成。0.6~0.7厘米深的裂口,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已木質、帶有2片葉片、下部削成楔形的接穗插入砧木的裂口,對準兩者的形成層,最后用塑料帶扎緊,放在陰涼處養護。④靠接法。靠接法一般用于扦插和其他嫁接法較難以成活或生根比較慢的品種,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進行。靠接時選用4~5年生的茶花實生苗作為砧木,生長健壯2~3年生的枝條作為接穗,在砧木光滑無節的地方削去3~5厘米長的皮層,在接穗同樣高度的光滑部位削與砧木同樣大小的切面,把兩者的形成層緊密貼在一起,用塑料帶扎緊。嫁接成活后將接穗從愈合處的下端截離母體,并截去砧木的上部枝桿,放在半陰的地方養護。
茶花扦插苗
家庭無土盆栽茶花該怎樣繁殖
家中無上盆栽茶花繁殖,最佳的扦插時間是6月下旬到9月初,剪取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或木質化的枝條作為插條,花盆選用22~25厘米塑料花盆,介質用珍珠巖和陶礫(預先用水浸透)。盆底先鋪上一塊具有細孔的窗紗,上面加入厚3厘米左右的陶礫層,再加珍珠巖至八分滿并壓實。將剪取的枝條剪成4~10厘術長,并帶2~4片葉的插條,然后將插條放在每升含有100~300毫克的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12~24小時。在準備好的介質上用筷子打10~15個孔,將插條插入介質中并用手壓實后,用細孔噴頭澆透水,放在蔭涼處(北方放在室內)培養。
山茶花患了病害怎么辦
山茶花的病害主要有煤污病、炭疽病和灰斑病。煤污病容易發生在介殼蟲、蚜蟲危害過的地方,在葉表面和枝條上長滿黑色煤灰狀物,用手可以輕輕擦去。此病可用抹布蘸肥皂水輕輕擦拭病部來防治。炭疽病容易在多雨、溫度較高的季節發生。最初葉片上出現紅褐色斑點,以后斑點擴大變成黑褐色,再擴大后成為邊緣暗褐色、中心灰白色的橢圓形病斑。病葉質地變脆而脫落。灰斑病危害葉片的癥狀和炭疽病相似;危害新梢時,最初在樹梢上出現長形、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后逐漸凹陷、皺縮,出現不連續的小縱裂而成潰瘍斑,新梢染病后常常從莖部脫落,因此,此病又稱為“脫節病”。防治***:以上兩種病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噴殺,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