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最小的行星:水星水星在2006年凌日時是一個極小的黑點。
有幾個不同的***可以衡量一個東西有多大。第一個***是衡量一個物體的質量(它含有多少物質),第二個***是看它的體積(它占據多少空間)。就質量和體積而言,最小的行星是水星——寬4879千米,重3.3022x10^23千克,這個小世界比地球的質量輕近20倍,并且它的直徑要比地球小約2.5倍。實際上,水星比地球離月球更近。
2006年11月8日發(fā)生的水星凌日。畫面中部偏下的小黑點是水星,左邊較大的一個黑點和右邊的兩個黑點是太陽黑子。
(如果你知道,即使這樣,水星仍然比矮行星冥王星大得多:冥王星的赤道直徑只有2302千米,大約是水星寬度的一半。)
最大的行星:木星木星,攝于2018年7月27日(世界標準時間)
到目前為止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在質量和體積上都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星。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而它的直徑14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倍。(木星的大紅斑,即使是在其目前縮小的大小,跨度15900千米,都剛好超過一整個地球的半徑)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剩下的行星質量相加的總和的2.5倍。盡管木星體積龐大,但它的快速自轉周期只有10小時!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WFC3相機于2014年所拍攝到木星的真實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見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
行星大小比較太陽系中行星大小的比較,按照離太陽自近到遠的順序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相關知識水星凌日是一種天文現象。當水星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如果三者能夠連成直線,便會產生水星凌日現象。觀測時會發(fā)現一黑色小圓點橫向穿過太陽圓面,黑色小圓點就是水星的本尊。水星凌日發(fā)生在五月初或十一月初,平均每百年出現十三次水星凌日的現象。
水星,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fā)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lián)系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信使號飛越水星的第二張影像。柯伊伯撞擊坑剛好位于中央。廣泛的射紋系統(tǒng)來自頂部附近的北齋撞擊坑。
木星是太陽系從太陽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并且是最大的行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fā)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lián)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這是航海家1號太空船于1979年2月25日距離木星920萬千米飛掠過木星時拍攝的影像。大紅班下方白色的橢圓正是直徑大約與地球相同的風暴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