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李志勇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語出《周易》。乾乾,是自強不息的意思;厲,指危險。這句話深刻雋永,大意是,君子自強不息,時刻保持警惕,夜晚時也不能放松,這樣才能避免犯錯誤。終日乾乾,強調自強不息;夕惕若厲,強調憂患意識,把二者貫通起來,方能“無咎”。
自強不息和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重要文化基因?!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這些名言警句,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对娊洝分姓f:“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币馑际钦f小鳥在天未下雨之前,就懂得銜取桑樹根,纏繞巢穴,使巢更加堅固。終日乾乾,就是勉勵人們自強不息,不懈奮斗,敢于斗爭;夕惕若厲,就是提醒人們朝夕戒懼,居安思危,心懷憂患。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睔v史上,功成名就時放松警惕,順境安寧時貪圖享樂,最后導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勵精圖治,舉賢任能,開創開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可后來志得意滿,不思后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縱情享樂,結果釀成“安史之亂”,唐人反省說“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亂,何也”,乃千古警訓。后唐莊宗李存勖,年輕時承繼父志,南征北戰,“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不愧“風云帳下奇兒在”,后人評價“五代領域,無盛于此者”。然而,等到功業初建,他卻“幸一日之安,沉湎聲色之虞……國有土崩之勢而不知也”,結果“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唐代名臣魏征曾說:“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崩盥』屠畲孥茫茨鼙3謩摌I早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在功成名就時丟掉了居安思危,教訓深刻。
自強不息方能不懈奮斗、攻堅克難;心存憂患才能保持清醒、戒驕戒躁。自強不息和憂患意識是融入中國***人精神血脈的政治品質。中國***在苦難中誕生、在奮斗中成長,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時期都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1947年,人民***即將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形勢一片大好,***卻心情沉重地一連問了身邊同志幾個“敢不敢”:“我們長期在農村打游擊,我們敢不敢進攻大城市?進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規戰、攻堅戰?”在中國***的歷史上,憂患往往是報捷的序言、勝利的開篇。憑著周密的準備,懷著必勝的信念,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南宋楊萬里有詩云:“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矢志奮斗的決心,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清醒認識到內外環境新的重大變化和面臨的風險挑戰,把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增強憂患意識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無論是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窮追猛打,剎住了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還是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破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黨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解決問題的措施想得更周到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始終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
《淮南子》中說:“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碑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當此之時,更要深刻理解終日乾乾和夕惕若厲的含義,牢記初心使命,發揚斗爭精神,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馴服“灰犀?!保婪丁昂谔禊Z”,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