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簡,我有別樣的親切,因為給女兒取的名字就是簡。當時我正癡迷于《易經》,覺得“易”這個詞至簡又至大,女兒姓周,又不宜直接叫周易,于是用簡代替了易。結果發現周和簡無論從形還是意上都相輔相成,作為姓名簡直是渾然天成。
簡是個形聲字,《說文解字》對簡的釋義是:“簡,牒也。從竹,間聲。”間,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夾雜。遠古時代先民將文字刻劃、鑄印在甲骨或金屬器皿上,便于信息的永久保留,但技術復雜,效率不高;后來先民發現,耐潮耐溫的竹片雖不如甲骨、銅器永固,但在竹片上書寫,方便而高效,可謂“簡單之至”,遂稱之為“簡”。所以簡的造字本義是編扎在一起的寫字竹片。如竹簡、簡冊、簡籍,在《禮記?王制》中有句子“執簡記”,就是拿著竹片去記錄。
再后來,人們發現,木片雖不如竹片那么耐潮耐蝕,但在木片上書寫更為方便,重量更輕,易于攜帶,于是“札”“牘”繼“簡”之后盛行。古代可移動的文件中,用竹片書寫的叫“簡”,用木片書寫的叫“札”“牘”;若干“札”“牘”編綴在一起叫“冊”
簡的第二種意思是不復雜,所謂簡單、簡易、簡練、簡便等,也是日常人們使用最多的,有一則美發廣告是這樣寫的:“簡約而不簡單”。第三種意思是選擇:簡拔、簡任、簡選。排沙簡金則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第四種是姓,歷史名人有三國的簡雍,宋代御使、廉政名人簡正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漢尚書右丞簡文會。雖在當時很有名望,但對當代大多數人來說仍然陌生。說到底,還是簡姓不成規模。
目前我身邊未曾遇到過簡姓之人,但神話里有個大名鼎鼎的美女簡狄。簡狄因吞食燕卵(鳥蛋)、破胸生產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人頂禮膜拜達600年之久。此外還有一個家喻戶曉文學作品人物簡愛,不過她姓愛,可不姓簡,小說里也稱她為愛小姐。簡姓雖不常見,但用作名字的卻不少,而且意味深長。我最欣賞的是白行簡,他是白居易的弟弟,居易、行簡,看名就知道是一對親兄弟。兄弟倆的名字寓意異曲同工,文學成就也不分伯仲。白行簡的傳奇小說《李娃傳》在當時也是洛陽紙貴的。只是唐朝以詩盛名,一般非中文系的學生只知居易,不知行簡。正如后來只知道王實甫的《西廂記》,不知其取材于白家兩兄弟的好朋友元稹所作的《鶯鶯傳》一樣。
長安米貴,白居易卻“居也容易”,京都人雜,白行簡“行也不簡”,這更說明了簡和易看似平凡,實則不凡。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方略傾于從簡,行政設置精兵簡政,會場布置簡樸莊重,領導出行輕車簡從,總結講話言簡義豐,選拔干部簡能而任,生活習慣棲沖業簡,做人簡簡單單,做事以簡馭繁。簡而言之,能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改變劣習,黨的群眾路線就不簡單!
正如英國作家愛默生所說,任何事物都不及“偉大”那樣簡單;事實上,能夠簡單便是偉大。所以,對于女兒簡,我亦希望她性格簡淡,行事簡練,氣質簡約,在簡中成就一番不簡單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