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工友們外出找活兒的高峰期,各類“招工”詐騙也趁機蠢蠢欲動。網絡虛假招工詐騙、非法傳銷詐騙、***刷單類詐騙等詐騙形式層出不窮。那么,大家在求職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日前,記者采訪了齊齊哈爾市反詐騙中心,通過典型案例提醒廣大市民求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交錢后中介公司失聯了
近日,市民孫女士因遭遇“黑中介”,不僅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反而賠上了200元中介費。
據孫女士介紹,過完春節后,她一直在家里陪孩子,沒有外出工作,但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她不得不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外出找工作。幾天前,孫女士經人推薦加入了一個本地招工信息群,她在這個招工信息群中發布了自己的求職信息。信息發出去以后,很快有人主動聯系了孫女士,并表示有合適的工作可以介紹給她。
兩人進行簡單溝通后,孫女士得知對方是一家中介公司。對方聲稱手里有很多條件不錯的招工信息,并列舉了幾個讓孫女士覺得比較滿意的信息。隨后,這位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孫女士繳納200元中介費,就可以免費查招聘企業的詳細信息。
3月24日,孫女士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向對方支付了200元中介費后,對方也按約向孫女士提供了幾條招工信息。但孫女士按照這些招工信息上的***聯系招工企業時,卻發現***大多處于停用狀態。其中一部***打通了以后對方表示,招工信息是兩年前發布的,早已經沒有用工需求了。看到這種情況,孫女士非常氣憤,立即聯系對方欲要回自己的中介費,但孫女士連續發送多條信息對方都沒有回復,最后孫女士的微信竟被對方刪除。
孫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向對方轉賬了200塊錢,除了微信之外,竟連個***號都沒有留下,關于對方的其他信息更是一無所知,此時孫女士才知道自己是被騙了。
騙子各種方式引誘刷單
今年2月,市民王女士報案稱其在網上刷單被騙。
經查,王女士在一個微信群中看見有人發代加工招聘廣告后與騙子進行聯系,并在騙子的一步步誘導中下載了“萬匯幫”刷單App,***基本信息做了幾單后,王女士輕輕松松賺了200元。見確實能賺到錢,王女士便相信了對方。接著在對方許諾墊付金額越大傭金越高后,王女士分四次向對方指定賬戶轉賬。但當她完成刷單,準備將本金和傭金提現時,對方卻以“操作失誤”“再刷3單才可以提現”等理由予以拒絕,直至王女士意識到被騙。
無獨有偶,市民劉女士近日也遇到了騙子。對方聲稱可以為劉女士介紹一份***的刷單工作,每天能賺到100元至200元工資,并且不耽誤她在家帶孩子。但劉女士真正接觸后卻發現,對方以繳納押金為名先收費,否則便不給安排工作任務。看到這種情況,劉女士毫不猶豫地退出了這個“刷單群”,她覺得就是專門騙取押金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急于找工作的市民,除了要小心被騙子的“假招聘”坑走錢財外,還要小心個別黑心老板,在招聘員工過程中無視相關法律法規,以“實習時間三個月”“***件作為抵押”“收取服裝費”等各種不合理條件對員工進行壓榨。
找工作要警惕招聘陷阱
市反詐騙中心民警徐宗浩提醒市民:面對這種情況,市民在求職前應多了解相關詐騙案例,以提高防騙意識。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就業觀,在求職時通過正規合法渠道進行,不要輕信微信朋友圈、***推薦等非官方渠道信息。
在應聘之前,求職者應到正規的人才市場選擇有營業執照的正規公司,并通過工商部門官方網站查詢企業的注冊信息,以初步辨別企業真偽。招聘信息中出現的“***不限”、“月入過萬”等字眼,多數為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段,應聘時一定要注意甄別。用人單位不會以各種名義向應聘者收費,凡是遇到涉及收取培訓費、報名費、服裝費的情況,應提高警惕。
特別提醒廣大全職太太、寶媽以及陪讀家長,切不可因為宣傳的“足不出戶、回報率高、工資日結、不占時間”等利好條件,就相信所謂***刷單,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刷單行為本身違法,且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深埋其中,提醒廣大百姓不參與、不被騙。
稿件來源|齊齊哈爾新聞看齊綜合
稿件作者|王佳音
看齊編輯|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