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但也影響了生活,各類電子產品也層出不窮,網絡已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社交,支付,工作等等都需要用到電子產品。
孩子也不例外,本來孩子這個階段大腦正在快速發育中,加上學習能力特別強,只要接觸多了,自然也就會了,也就導致大部分孩子都是拿著手機、平板玩游戲,操作起來比成年人都厲害的多。
那么問題來了,正是因為玩電子產品容易上癮,很多孩子不寫作業、不吃飯,甚至可能會跟父母吵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父母想盡了各種辦法,但是貌似治標不治本。
林先生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有一個妙招,應驗了那句金言“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林先生的大兒子龍龍,12歲,在讀6年級,性格愛玩,還有一個4歲的小女兒,后面林先生外出打工,龍龍跟同學一起玩游戲上癮了,天天在家不看書不寫作業。
學校老師總是向家里人反映這個情況,林先生的妻子又因為照顧小女子無暇顧及,跟龍龍交流也總是吵架,這讓她愁壞了,又不能打罵孩子,跟林先生商量后,林先生決定回家工作,共同面對龍龍的成長教育問題。
某天林先生在跟好友下棋過程中無意得到一靈感,于是帶龍龍去動物園玩了一整天,同時叫妻子把電子產品放進了龍龍的書包,因為龍龍在暑假打開書包的幾率非常小,所以這個藏平板的地方既危險又安全。
之后龍龍怎么也找不到那平板,以為是丟了,也不好跟爸爸媽媽要錢買電子產品,慢慢地玩游戲也就少了。
后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傳播的,不少家長都知道了此事,紛紛過來討論:
“好地方!讓我今天晚上也藏起來!”
“天天和神獸們斗智斗勇!家長可真是不容易!”
“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在想,到底該把他藏到哪里才最安全!”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句話果然一點都沒錯!”
“我家的孩子也是,別說暑假了,上學都不開書包,太操心了!”
對此,育兒專家提出以下關于正確引導孩子的幾點建議:
1.家長要經常跟孩子溝通,可以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2.家長要以身作則,自身也要自律,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3.家長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的地方多了,眼界也就大了,吸引力也不會在同一個地方。
4.家長要以堅決的態度跟孩子講明學習的重要性,不能讓孩子覺得只是聊天的問題。
5.家長要規定打游戲的時間,也可以拿出時間跟孩子一起玩,可以一起分享打游戲的心得。
6.家長不要用簡單粗暴的***禁止孩子玩游戲,甚至因此懲罰孩子。
7.家長要鼓勵孩子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踢毽子,打羽毛球等活動,心理問題固然重要,生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
其實,孩子沉迷游戲只是表象,他的內心需求,才真正值得家長重視。有可能就是家長工作太忙,對孩子細微的事情注意地少,導致平時跟孩子交流比較少。
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多跟孩子溝通,比如今天遇到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引導孩子自己跟你分享生活中的瑣事,就跟朋友訴說自己瑣事一樣。另外可以告訴孩子時間是寶貴的,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應該合理規劃時間,適當放松減壓是可以的,自己應該自覺、自律一些,這也是誠信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