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熱鬧的徐家匯商圈,有兩幢160多歲的白色歐式小樓,見證了徐家匯的歷史變遷,這就是徐家匯藏書樓。作為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仿照梵蒂岡圖書館布局的西文書庫,與仿照寧波天一閣藏書樓而建的中文書庫,一并將海派文化中西交融的風貌盡數展現↓
建筑本身
建筑位于漕溪北路80號,由東西交錯的兩棟建筑組成。西側為四層坡頂外廊式建筑,采用磚木結構,南北立面山墻與東立面外墻為斷裂式花紋,設有弧拱硬洋松百葉門窗和簡潔的水平線腳,與東樓過道相連。
1931年3月19日修繕后留下的水泥銘牌標識
位于東北側的建筑用于藏書,又稱“大書房”,建于1897年,為上下兩層雙坡頂,磚木混合結構,南北立面設有多個葡式壁柱尖券硬洋松窗框和百葉窗。西側建筑的入口處至今保留有1931年建筑大修的紀念碑。
大書房兩層的設計風格中西合璧。上層為西文書庫,布局和藏書排架為梵蒂岡圖書館式樣,木質書架自地板至天花板,共計12格,層高半腰處設內閣樓,設有木雕欄桿,沿書架圍起形成上部走道,走道底部有鐵欄桿支撐,東西兩側與正中有3部硬木扶梯與上部走道相連,形成上下整體的書架回廊結構。
下層原為中文書庫,仿照中國明代寧波天一閣風格,整個空間根據《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說,劃分為朝北一通間和朝南六開間,取以水制火之義。木質書架沿墻而立,從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每座書架上下均計12格。藏書排架上9格較窄,用于擺放一般書籍,頂格書架邊裝有固定的鐵欄桿,方便固定移動竹梯掛設與固定,便于安全取書或還架。下3格略寬,便于擺放大開本書籍或報刊。按《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叢書分列五部,曾收藏中國各省、府、州、縣地方志達12萬多冊,書志2531種,以及各種古錢幣等文物。
1994年2月,徐家匯藏書樓被上海市人民***公布為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2014年4月被上海市人民***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徐家匯藏書樓大書房舊照
1897年建成的徐家匯藏書樓,一直沿用至今。它不僅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所在,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
徐家匯藏書樓的早期收藏匯集了十七、十八世紀中西交流的豐富資料。西文書庫收藏了1477年至1949年出版的70余萬冊外文圖書,包括拉丁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等近20個語種,這些重要的文獻,深受中外學者的關注。
藏書排架按照梵蒂岡圖書館分類法,以羅馬字母加***數字標記,分列36大類286小類。在此還可以查閱到世界各國著名百科全書、辭典、漢學著作和神學著作以及重要學術期刊等。
徐家匯藏書樓閱覽室
徐家匯藏書樓還有一類重要收藏——篇幅完整的早期報刊。其中包括在中國創刊最早、出版時間最長、前后延續百年的英文報紙《北華捷報》和《字林西報》,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建筑修繕
1991年,歷經近一個半世紀風雨的徐家匯藏書樓,出現建筑地基下沉、墻體開裂等一系列險情。
當時,社會各界踴躍捐款,對藏書樓建筑予以搶修加固,東面底層一間改為過街樓,同漕溪北路西側人行道貫通,融為一體。與此同時,藏書樓中的全部中文書籍也被轉移到上海圖書館妥善保存。
四層南露臺除外門與四層原祈禱室彩繪玻璃
2002年,徐家匯藏書樓啟動全方位保護修繕工程,以1931年建筑狀況作為參照,最大限度恢復建筑最初的原貌。
修繕過程中,經過仔細清理的卵石墻面與黃沙水泥抹灰,褪去陳年污垢,裂痕得以修復,破損的屋瓦也被替換為近色近尺寸的老瓦。
弧拱硬洋松百葉門窗
旋轉樓梯
此次修繕保存了原有木窗的整體格局與材質,并以十分謹慎的手段保留了兩樘彩色玻璃。藏書樓北旋轉樓梯部分腐爛的踏板,也得以采用原洋松材質逐級恢復。
徐家匯藏書樓珍藏打卡
《幾何原本》的“原本”
《幾何原本》帶來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變局。徐家匯藏書樓所藏1591年科隆版拉丁文《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共十五卷,是德國數學家克拉維烏斯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作的注釋本。徐光啟和利瑪竇正是以此為底本,翻譯了其中的前六卷,可謂是《幾何原本》的“原本”。
歐洲第一部中國分省地圖集
165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初版《中國新圖志》,是歐洲第一部中國分省地圖集。內有17幅地圖,包括中國全圖、明代“十五省”分圖、附錄的日本地圖、以及地理志171頁。本書作者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測量儀器和測算***,是17世紀歐洲了解中國地理必讀的權威著作。
《中國智慧》第一頁
《中國智慧》
徐家匯藏書樓珍藏的1662年版《中國智慧》,將《論語》《大學》的部分章節,翻譯成拉丁文,共有上下兩冊,徐家匯藏書樓僅藏有下冊《論語》前五章,俗稱“半部論語”。徐家匯藏書樓收藏的這部《中國智慧》,是國內唯一的一部,在世界范圍內也僅存七部,可謂彌足珍貴。
***信息
***時間:周二至周六9:00-16:00(15:45停止入場)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漕溪北路80號
周邊打卡點
徐光啟紀念館
徐光啟紀念館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華堂”異地保護改建而成,占地面積400余平方米,陳展面積220余平方米,分為世界眼光、科學精神、愛國情懷、高尚情操四個部分,館藏徐光啟畫像、手稿手跡、文獻著作等珍貴資料,展現徐光啟精神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票價:免費(需預約)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17號(光啟公園內)
徐家匯觀象臺舊址
1872年12月,徐家匯觀象臺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氣象預測和預報機構在徐家匯誕生,后被國際天文協會確定為標準計時處后,曾2次參加國際經度預測任務,成為當時世界上三大測量經度的基準點。
***時間: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10:00、14:00
票價:免費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蒲西路166號
周邊旅游線路推薦
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觀象臺舊址→光啟公園→徐光啟紀念館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編輯:田高潔、孫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