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異性的第一次約會,絕對是情感流程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是相親的話,第一次約會就能定性兩人今后的走向了。
因為自然認識,約會后,還可以做朋友;而相親,對方說“做朋友”通常都是沒戲的意思。
但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相親中的人,尤其是相親中的直男直女們,
基本不知道第一次約會該干什么,
仔細回憶一下,明天馬上要和某位異性進行第一次見面了,你是不是這樣想的?
1,看看對方的長相先
2,看看對方的價值先
3,對方長得好,我就熱情點,長得不行,我就冷漠些。
4,全程就是喝點什么,吃點什么,聊點什么,玩點什么,之后該怎樣壓根不清楚。
5,至于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也取決于對方的長相和價值。
看上去沒啥問題啊,但琢磨下你就會覺得不對勁,
以上這些心理行程,完全都讓你處在一個極其被動的狀態。
為什么說是“被動”呢?
在你大腦中藏著一個猶如小白鼠一樣獎懲系統的開關,
因為對方長得好,或是價值高,
這個開關就會打開,這時你會異常興奮或是緊張,
因為對方長得不行,不是你的菜,
這個開關就會關閉。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
所有基于你的相親策略和安排,都因為獎懲開關的關系,
被嚴重滯后了,
因為你需要清楚對方的價值,你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
我們總會在相親中發現這樣的規律:
1,你發現對方是個帥哥美女,你熱情進攻→對方冷漠→你不知道該咋辦
2,你發現對方不咋地,你一臉冷漠→對方進攻→你不知道該咋辦
3,你發覺對方不好不壞,是個跟你類似的人,你直接懵逼→等對方行動→結果對方也沒行動→你還是不知道該咋辦
所以這些年相親成功率這么低不是沒有道理的,
每個人都在等自己大腦中的開關開啟后,才決定要開始行動。
有人又要問了,這不就是相親么,第一次見面啥也不知道,除了這些那還能做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相親中的第一次見面,究竟該做些什么?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把上面的例子反推一下;
如果你遇到了顏值極高的人,你會做些什么?
把這個問題拿去問大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
我會熱情大方,主動進攻,比平時更積極。
合著一個高顏值的人沒見過熱情么?再想想……
老油條可能會說,
要靠吸引,我必須吸引對方。
那該怎么吸引呢?
打扮好自己,舉止紳士文雅些,聊天幽默風趣些。
嗯,看起來是個法子,可基本沒什么用,因為這些都只是加分項,而不是決定項,
很少有人會因為加分項而同意和你在一起。
到底什么才是吸引別人的決定項呢?
——投其所好,把對方需要的價值拿出來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些場景:
1,美女對著油膩的上司極度諂媚,每天消息發個不停
——工作和升職的需求。
2,金融圈的飯局,酒桌上大家要多熱情有多熱情。
——對金錢和投資的需求
3,膚白貌美的模特或COSER,身邊總有個其貌不揚的攝影師。
——行業拓展的需求。
那些圈子混亂不堪,跟我們相親人有什么關系呢?
要知道,那些人為何能讓對方各種諂媚呢?
歸根結底,正因為他們掌握著別人的核心需求,才讓別人有求于他。
聰明的朋友看到這兒就明白了,
我們可以借用這些方式,讓對方需要我們。
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在第一次的約會中就處于不敗之地。
按預想流程走的話,那就是
第一次約會→遇到高價值的人→清楚對方的需求→投其所好,拿出相應價值→對方有求于你
翻譯成當年的雞湯,就是這么說的:
在你向對方索取之前,先問問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么?
我們相親,遇到一個挺不錯,還可以的人,因此我們希望和TA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的需求;
而我們能提供什么呢?沒人因此而考慮過。
正因為對方的“顏值”是我們的核心需求,而TA的核心需求呢,我卻完全不知道。
搞不懂這個問題,那基本十次相親九次完蛋……
看到這有人又要懵了,心想我又不是行業大佬,投資者和有錢人;
對方的核心需求哪那么容易掌握?
其實并沒有你想得那么難,
為此,我還專門整理了這些年那些相親成功的案例,來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
1,一小伙遇到一位美女,交談中得知對方是吃貨,然后小伙大言不慚說自己燒菜就跟大廚一樣。
(其實啥也不會)不過當時那會美女居然真信了;
后來小伙真的一邊苦心學習燒菜,一邊進攻,平時兩人微信聊天,小伙都邊百度菜譜邊聊,把美女說得一愣一愣的,某天露了一手還真有這么兩下子,最后兩人就這么成了。
2,又是一位小伙,遇著一位美女。交談中看對方情緒一直不高。之后明白對方最近總發生一系列破事,美女整天就想著,怎么轉個運啊,哪里去燒個香之類的。
于是小伙明白了,努力去琢磨五行八卦,占卜星象之類的東西。然后每天兩人都在探討這些,比如命理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看風水怎么轉運,時間一長,就這樣兩人水到渠成了。
3,有個小姑娘,又宅又腐,自己長得也很普通,身高才1.4幾。某天相親不知咋地腦子抽了穿了身LO裝,遇到一位大企業的長腿帥哥。可沒想帥哥見了她之后就走不動道了,回來就對媒人說非她不娶;
媒人問為什么?帥哥回答:我是LOLI控,從沒見過這樣的女生,完美!
那么最后總結一下,我們第一次見面到底該做什么呢?
1,搜集情報,看清楚對方是什么人,處在哪個圈子,以及平時的興趣和愛好。
2,投其所好,針對對方的核心下手,哪怕你提供不了,至少兩人能聊幾句都好。
3,弱化相親含義,強化提供價值的姿態。
4,對方因此被你(的提供)吸引
仔細想想,這和大眾所熟悉的第一次見面,區別就在于
一個是主動意義上的接觸,而另一個僅僅是消極被動的姿態。
前者有理有據,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獲得大量的交際經驗。
后者除了一臉懵逼,還是一臉懵逼,你們相親就只是在玩盲盒,所以越玩越累。
至于那些價值不高,自己都不感冒的人呢?
嗨~早點拒絕唄,吊著人家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