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家都知道,西鳳酒屬于“鳳香型”白酒,特點是就是清而不淡、濃而不艷,融清香、濃香型優點于一道體。那你可曾知道在“鳳香型”白酒還未定義的時候,西鳳酒曾投錯胎。
第三屆評酒會(1979,大連)“香型”誕生記、西鳳投錯胎第三屆評酒會于1979年在大連召開,在充分總結往屆評酒會的成敗得失之后,白酒的評比將依據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發酵劑分別編為大曲醬香、濃香、清香,麩曲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其它香型及液態,低度等組。
評分辦法是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50分)格(即風格占15分)四項計分,總計滿分為100分。
這次評酒會還確定了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統一了打分標準。至此,“香型”趕上了70后的尾巴,來到了世人面前。
評選結果各方滿意(圖),除了......
眼尖的朋友們發現西鳳酒已經從“名酒”變成了“優質酒”,這也是“老四大名酒”中唯一一個未能在五次評酒會中保全金身的老牌名酒。
雖然在老陜眼中,在飯店點一份“優質”羊肉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每碗要比“普通”羊肉泡貴十幾塊錢),但在前兩屆都被評為全國名酒的西鳳酒,“淪為”優質實在是無法接受。在計劃經濟時代,丟失這項國家榮譽,可是件天大的事情。
鳳凰落地,不僅西鳳人蒙了,在全省都引起了震動。時任省委第一書記的馬文瑞批示,省上有關部門專門組成聯合調查組進駐廠區,廠內深入調查、廠外走訪專家,終于,鳳凰落地的主因找到了。原來,為了追求產能,西鳳酒縮短了發酵期,同時嘗試一些新工藝。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西鳳酒的“香型”。
西鳳酒產地居于中國南北之間,香型風格也介于清香型與濃香型之間。因此,它的香型并不屬于前文提到過的任何一種,而是具有“清而不淡、濃而不釅、酸而不澀、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嗆喉、飲后回甘、味久彌芳、諸味協調”,兼有清香、濃香的一種特殊香型,卻被放在“清香型”中參評。在我看來,清香型酒的第一條特征“清香純正”,西鳳都還夾雜著點濃香的影子,那還怎么可能得高分,用專家的話說是“投錯了娘胎”,導致在本次評比中敗下陣來。
這段插曲也只是西鳳酒的發展在清、濃之間搖擺不定的一個小片段。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更有趣的白酒相關資訊,請點擊@老酒之家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