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鑫楊小燕通訊員郭江煒文圖
“今天的暴雨讓這座城市差點癱瘓,但是一路上我也見到了許多暖心的畫面。相信很快,這座城市又會恢復成正常的模樣。”7月16日,信陽市民張靜告訴記者。16日凌晨,暴雨來襲,信陽市浉河區、平橋區、潢川和息縣部分鄉鎮出現暴雨、大暴雨。信陽市中心城區多處橋梁、路口、涵洞出現積水。
突如其來的暴雨讓這座城市措手不及。信陽市應急管理局、信陽市中心城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消防、交警、市政積極行動,加強救援。
暴雨襲擊城市,多車積水中“趴窩”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受副高西南氣流影響,7月15日8時至16日8時,信陽市浉河區、平橋區、潢川和息縣部分鄉鎮出現暴雨、大暴雨,其他縣區小雨,降水量50-100毫米有19個站點,100毫米以上的站點有13個,最大降水量為平橋區龍井212.2毫米,最大雨強為平橋區明港90.6毫米/小時。
16日凌晨5時許,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暴雨洗禮,信陽中心城區多處主要路口、涵洞出現較深積水。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路段上,周邊群眾眼睜睜看著多輛電動車水中漂流。一些“趴窩”的汽車在強大的水流沖擊中漂浮前行,讓人無奈。在火車站涵洞、新七大道涵洞,多輛汽車幾乎被淹沒。一輛2.5米高的公交車幾乎被淹到車頂。部分小區的樓棟排水不暢,電梯化身“水簾洞”。
多部門發緊急提醒,消防部門積極救援
雨情出現后,信陽市中心城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積極應對,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加強出行引導,全力組織城區排澇。
16日上午,信陽中心城區不時響起消防救援的警報。記者從消防部門了解到,由于雨勢太大,明港鎮中心街道排水不及,一輛鏟車將橋上的水泥護欄推倒,緩解排水壓力。在明港鎮,暴雨突襲城鎮被淹,消防部門一個半小時接警13起,營救55名被困群眾。截至7月16日8時9分,明港大隊陸續接到13起報警,大隊全體人員立即出動。
2年一遇設計標準不敵20年一遇暴雨
突降的暴雨,城市出現嚴重的內澇,給人民的安全帶來巨大的影響。關于城市內澇的原因,記者采訪了信陽市中心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一位劉姓工作人員解釋,此次區域性短歷時強降雨是導致內澇的重要原因。“從中心城區分布的雨量站分析,早上7:00至8:30短短的90分鐘,百花園區域降雨量達109.5毫米,超過了20年一遇的標準。暴雨時,雨水經過管網迅速排到內河。但早期建設的河道,設計標準較低,基本上是2年一遇或者3年一遇,其中還有部分是1年一遇。局部河道下凹處排澇壓力較大。此次通過及時有效的防汛應急調度工作,協調浉河管理處對浉河橡膠壩進行塌壩放水,保障內河排水通暢,在雨后1個小時內,地面積水快速消退。”劉姓工作人員介紹。
對水稻影響不大,大豆、花生或受影響
大范圍的降雨是否會對農業造成損失呢?信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胡科長告訴記者,目前信陽區域種植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正常情況下,如果3天內積水退去,水稻的生長不會受到影響。如果積水超過3天,水稻可能會因為缺氧死亡。這次降雨很急,退水應該也會比較快,可能不會對水稻造成影響。但是一些花生、大豆可能會被沖毀。目前,具體受災情況還未統計出來。”胡科長表示。
作者:李鑫楊小燕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