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現(xiàn)在已經是七月下旬了,天氣是非常的悶熱了,到了中午的時候常聽到樹上有知了在一遍又一遍的鳴叫。而在北方有一種野味在市場上非常的搶手,其售價甚至要比牛肉還要貴很多,目前要七八十塊錢一斤。這種野味就是知了猴,也叫爬叉、知了龜、節(jié)老龜?shù)龋诠糯嗅t(yī)上也叫它金蟬,這名字可是非常高大山的。
其實知了猴是知了(蟬)的若蟲,其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而知了猴是在若蟲階段,是還沒有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等到“金蟬脫殼”以后就羽化為成蟲了。吃過知了猴的朋友們都知道,知了猴的幼蟲要在地下蟄伏3-5年的時間,甚至還要更長的時間,直到慢慢長大成了知了猴以后才從地里鉆出來。那在地下的時候,知了猴的幼蟲吃什么呢?螞蟻也是在地下筑巢的,難道不怕被螞蟻吃掉嗎?
這里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知了猴的幼蟲在地底下吃什么。知了猴從幼蟲成長為若蟲是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一般要三年,或者是五年,時間長的需要十幾年。而且知了猴的幼蟲成長的時間都是質數(shù)的,即三年、五年、七年等。當知了產卵了以后,它們被孵化出來了,這些幼蟲就會鉆入到地底下去了,而在地底下的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幼蟲也是需要進食的,其中它們所吃的食物,就是樹根部的汁液。知了猴的幼蟲是很厲害的打洞高手,它們一般都是在地下幾十厘米,或者是幾米的地下活動,有些甚至還能打洞到地下十幾米的深度。一般遇到地底下樹根了,它們就不會再往下打洞了。蟄伏在地下的知了猴幼蟲主要就是以樹根的汁液為食,所以它們是不用擔心會被餓死的。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螞蟻也是在地下打洞的,那為什么知了猴不怕被螞蟻吃掉呢?這是因為螞蟻根本就吃不到知了猴的幼蟲。首先,知了猴所打的洞比較深,而螞蟻根本進無法達到這樣的深度。螞蟻也能打洞,但是它們一般也就是在地下十幾里面的深度活動,并且螞蟻打洞的是需要成千上萬只螞蟻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
其次螞蟻主要是在地表覓食,并且是以動物的尸體為食的。螞蟻是一種嗅覺很靈敏的小昆蟲。在農村里,小孩子吃飯喜歡到處亂跑,飯粒掉到地上,不一會兒就會被螞蟻發(fā)現(xiàn),然后搬走了。有時候在野外,也經常看到螞蟻搬運一些要死了的,或者是已經死亡昆蟲的尸體。但是,很少見到螞蟻去啃食活的動物。知了猴的幼蟲藏匿在地下幾米的深度,螞蟻怎么能吃得到呢?同時鮮活的知了猴幼蟲,螞蟻也是拿它們沒有辦法的,不可能一只小小的螞蟻能把知了猴的幼蟲咬死吧!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知了猴才不怕螞蟻吃的。但是如果知了猴受傷了、或者是死亡了,那被螞蟻發(fā)現(xiàn)了,那就逃不掉被它們吃掉的命運了。
很多人都喜歡吃知了猴,認為知了猴非常好吃,其實這個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一只知了猴幼蟲成長為知了猴,是要經歷很多困難和挫折的。看著不定點大的知了猴,其先要從卵孵化成為小幼蟲,然后在鉆入到地下幾十厘米,甚至數(shù)米深的土壤中。在地底下蟄伏三到五年的時間,遇到合適的條件了才會破土而出。想想這個過程多么的艱難,先是要挖洞進入到地下去,慢慢長大變成了知了猴又要挖洞從地里面出來,這對于一個小昆蟲來說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了。同時這個過程中還要躲避天敵,忍受劇痛,然而出來金蟬脫殼才變成知了,卻只是為了二十幾后的鳴叫,之后就是交配產卵,在進入下一個輪回。
所以知了猴好吃,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其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了!如今因為捕捉知了猴的人多了,再加上果樹也沒有以前多了,知了猴的數(shù)量也明顯少了。但是市場需求量又比較大,所以知了猴的價格也是節(jié)節(jié)攀升。各位朋友們,你們愛吃知了猴嗎?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