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七峰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峰山”)正在申報新三板基礎層掛牌。雖然七峰山這家公司看似不起眼,但是其收入來源卻是靠繁育銷售“神獸”羊駝。
不過,國內羊駝養殖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種羊駝過度依賴國外進口、供應緊缺成為行業重要制約因素,而報告期內七峰山也一直沒有進口新的種羊駝,種羊駝數量逐期減少,于是公司能否持續擴大規模也是未知。
資料顯示,七峰山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從事羊駝養殖銷售、相關副產品銷售及納米抗體研究技術服務的現代農業企業。目前,公司所有一代種羊駝全部是來自于澳大利亞進口,羊駝現有存欄量已將近1400只,每年繁育的小羊駝最高可達1000只左右。
具體來看,七峰山主要是將自主繁育3個月左右的小羊駝進行銷售,終端消費以用于寵物飼養、動物觀賞為主,也同時應用于下游客戶群體的特種養殖、生物醫藥研發等。2019年至2021年7月30日,七峰山實現小羊駝銷售金額分別為1682.29萬元、1843.7萬元、786.07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均在90%以上。
不過,羊駝絕大多數生活在南美洲國家秘魯、智利的高原上,由于繁殖緩慢,這些原產地實行出口限制。現階段我國一代種羊駝僅能通過智利、澳大利亞兩個產地進口,且每年進口數量有限。目前我國種羊駝的進口市場價格普遍在2-3萬元之間,經過繁育養殖后的幾個月大的小羊駝市場售價約在2.5-3萬元之間,成年種羊駝市場售價可達3萬元以上,即使繁育能力不足的淘汰羊駝售價也在2萬元左右。
也因此七峰山表示,2020年疫情以來,全國都無法從海外進口羊駝,導致國內羊駝市場供不應求,公司報告期內羊駝平均銷售價格逐步上升;另外,公司2020年羊駝銷售數量相比2019年略有增加。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七峰山就已經沒有進口新的種羊駝了。報告期各期末,七峰山種羊駝存欄量分別為1545頭、1509頭、1389頭,數量逐期減少。同時,七峰山的小羊駝產量也出現了減少,2020年末消耗性生物資產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小羊駝產量略有下降,存欄量略有下降所致。
受制于種羊駝依賴進口,七峰山的營收規模也并不是十分樂觀。2019年至2021年7月30日,七峰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57.1萬元、1956.9萬元和826.89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0.7萬元、441.26萬元和41.08萬元。
不過,在小羊駝的稀缺性及價格上漲等因素驅動下,七峰山的毛利率卻一直較高,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63.79%、60.2%、60.14%,其中小羊駝毛利率分別為60.14%、58.78%、61.06%。而行業內以生豬、羊業等養殖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其2019年、2020年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8.93%、27.8%,遠遠低于七峰山。
需要指出的是,七峰山還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截至目前,董事長鄧榆生持有公司65%的股份,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董事、總經理鄧昕持有公司35%的股份,并且鄧榆生與鄧昕系父女關系,二人合計控制公司100%的股份。(藍鯨上市公司王曉楠wangxiaonan@lanjinger.com)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