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詞語
弊病(蔽)提綱(題)滄桑(倉)脈搏(膊)
貢獻(供)迥然(炯)詆毀(砥)穿插(串)
默契(挈)文牘(瀆)掠奪(略)賞罰(嘗)
姑息(估)急躁(燥)作祟(崇)氣概(慨)
矯健(驕)瑣屑(鎖)渙散(煥)高亢(吭)
駕馭(奴)簡練(煉)篡奪(纂)武裝(武)
謾罵(漫)奮發(憤)跋涉(踄)謳歌(嘔)
貿然(冒)寬敞(敝)蹂躪(揉)肄業(肆)
部署(布)教唆(梭)分歧(岐)賭博(搏)
演繹(譯)山坳(拗)調劑(濟)融會(匯)
雜沓(杳)葷腥(暈)強悍(焊)振奮(震)
泯滅(抿)闊綽(卓)幌子(晃)輟學(綴)
皎潔(佼)凋敝(蔽)規矩(距)針灸(炙)
手腕(宛)整飭(傷)垮臺(垮)證券(卷)
憧憬(瞳)嚴峻(悛)熟練(練)自恃(侍)
倉皇(愴)慪氣(嘔)蔓延(漫)煩瑣(鎖)
穿戴(帶)遭殃(秧)寂寞(莫)挑釁(畔)
貧瘠(脊)抉擇(決)賠償(陪)坦誠(城)
偌大(諾)蹣跚(姍)迸發(并)精湛(堪)
既然(即)布置(部)覆沒(復)亟待(急)
暮靄(藹)狂妄(忘)伶俐(玲)連襟(聯)
松弛(馳)云霄(宵)敬佩(配)羈絆(拌)
砥礪(詆)眩目(炫)嗟商(蹉)妨礙(防)
剔除(踢)嘔吐(漚)諦聽(啼)感慨(概)
害臊(躁)范疇(籌)真諦(締)寒暄(喧)
誣告(污)盲目(肓)附會(符)精悍(焊)
大致(至)墻垣(恒)憤慨(概)教誨(悔)
瑰麗(魁)遷徙(徒)弧度(狐)秘訣(決)
狙擊(阻)震撼(撼)通緝(輯)蠟紙(臘)
商榷(確)殺戮(戳)崛起(掘)晾干(涼)
寬恕(茹)清澈(沏)嚴厲(勵)委靡(糜)
拖沓(踏)隔膜(膈)良莠(秀)苦惱(腦)
接洽(恰)眨眼(貶)廝殺(撕)告罄(馨)
懾服(攝)惆悵(稠)饒恕(撓)伸張(申)
漱口(瀨)驚駭(賅)蟄伏(蜇)袒護(坦)
清晰(淅)聆聽(吟)調查(察)報銷(消)
脅迫(協)鹿茸(葺)針砭(貶)脅從(協)
喧鬧(暄)造型(形)怠慢(漫)自詡(翊)
熒光(瑩)衛戍(戌)通牒(諜)渲染(喧)
大概(慨)昭雪(招)陡坡(徒)震撼(振)
淪落(倫)沮喪(詛)謁見(竭)伎倆(技)
魅力(魁)贍養(瞻)檄文(激)楷書(偕)
鶴唳(戾)慫恿(縱)掣肘(制)勉勵(厲)
晌午(響)恬靜(甜)薈萃(會)漫談(慢)
縱容(從)造詣(旨)恪守(格)描摹(瞄)
蛻化(脫)縝密(慎)熏陶(陶)惱火(腦)
游弋(戈)裝訂(釘)瀕臨(頻)痊愈(全)
編纂(篡)涵養(函)清澈(轍)引申(伸)
遲鈍(鈍)玲瓏(玲)視察(查)偏袒(坦)
顛覆(復)修葺(茸)憋氣(敝)逍遙(消)
簡陋(漏)疲塌(踏)閃爍(鑠)拉攏(擾)
荒謬(謊)悵然(倀)撒謊(慌)賺錢(嫌)
諳熟(暗)倉促(傖)陷阱(井)孿生(攣)
宣泄(宣)讒言(饞)即使(既)
2
成語
和藹可親(靄)陳詞濫調(爛)唉聲嘆氣(哀)
別出心裁(新)川流不息(穿)病入膏肓(盲)
殫精竭慮(憚)黯然失色(暗)并行不悖(背)
獨出心裁(材)桀驁不馴(傲)不假思索(加)
耳濡目染(儒)獨占鰲頭(鱉)倉惶失措(慌)
飛揚跋扈(拔)按部就班(步)草菅人命(管)
奮發圖強(憤)白璧無瑕(暇)層巒疊嶂(迭)
蜂擁而來(涌)纏綿悱惻(測)膏粱子弟(梁)
炯炯有神(迥)面黃肌瘦(饑)功虧一簣(匱)
苦心孤詣(旨)明辨是非(事)詭計多端(鬼)
口干舌燥(躁)勵精圖治(厲)名副其實(符)
海角天涯(崖)名列前茅(矛)汗流浹背(夾)
燎原烈火(繚)明火執仗(直)哄堂大笑(轟)
流芳百世(留)銘記不忘(名)怙惡不悛(俊)
流言蜚語(非)謬種流傳(繆)煥然一新(換)
龍盤虎踞(據)模糊不清(摸)積毀銷骨(消)
碌碌無為(錄)漠不關心(莫)急不可待(及)
戮力同心(戳)釜底抽薪(斧)激流勇退(急)
略勝一籌(愁)富麗堂皇(黃)堅如磬石(盤)
落英繽紛(賓)肝腦涂地(途)金榜題名(提)
滿山遍野(滿)感人肺腑(府)金碧輝煌(壁)
貌合神離(和)弄巧成拙(絀)精神渙散(煥)
美玉無瑕(暇)奴顏婢膝(卑)嘔心瀝血(漚)
鋌而走險(挺)蓬篳生輝(篷)濫竽充數(爛)
休養生息(修)披肝瀝膽(歷)離經叛道(判)
喧賓奪主(暄)披星戴月(帶)禮尚往來(上)
栩栩如生(詡)破釜沉舟(斧)厲兵秣馬(勵)
遐思邇想(暇)迫不及待(急)同仇敵愾(慨)
一張一弛(馳)欺君罔上(惘)投機倒把(搗)
一籌莫展(愁)前倨后恭(踞)圖窮匕見(現)
言簡意賅(該)輕歌曼舞(漫)蛻化變質(退)
墨守成規(默)磬竹難書(磬)文過飾非(是)
目不交睫(捷)如法炮制(泡)***讕言(濫)
目光如炬(巨)歃血為盟(插)相形見絀(拙)
惱羞成怒(腦)世外桃源(園)銷聲匿跡(消)
杳無音信(查)心浮氣躁(燥)營私舞弊(敝)
嘆為觀止(只)形銷骨立(消)欲蓋彌彰(章)
運籌帷幄(握)縱橫捭闔(俾)剛愎自用(腹)
再接再厲(歷)稗官野史(裨)責無旁貸(代)
班門弄斧(搬)仗義執言(直)可見一斑(般)
英雄輩出(倍)真知灼見(卓)名落孫山(深)
置若罔聞(惘)自暴自棄(曝)無精打采(彩)
直截了當(接)敝帚自珍(蔽)中流砥柱(抵)
慘無人道(殘)眾口鑠金(爍)原形畢露(必)
走投無路(頭)為虎作倀(賬)好景不常(長)
出人頭地(投)揚長而去(常)清澈見底(沏)
稱心如意(趁)掉以輕心(調)充耳不聞(沖)
覆水難收(復)出類拔萃(粹)三番五次(翻)
鞠躬盡瘁(粹)待價而沽(估)虎視眈眈(耽)
詭計多端(鬼)渾身是膽(混)豐功偉績(跡)
不計其數(記)變本加厲(利)膾炙人口(燴)
寥寥無幾(廖)雷厲風行(勵)無獨有偶(禺)
委曲求全(屈)當仁不讓(人)含辛茹苦(如)
肆無忌憚(肄)毛骨悚然(聳)鬼鬼祟祟(崇)
稍縱即逝(梢)聞雞起舞(武)異口同聲(一)
優柔寡斷(憂)良莠不齊(秀)不可思議(義)
敲詐勒索(榨)怨天尤人(由)貽笑大方(怡)
詞不達意(義)濫竽充數(芋)漫不經心(慢)
異想天開(意)徇情枉法(殉)相提并論(題)
接踵而來(蹤)高瞻遠矚(囑)眼花繚亂(了)
孤注一擲(柱)人聲鼎沸(頂)判若兩人(叛)
千錘百煉(練)沽名釣譽(掉)惴惴不安(揣)
銳不可當(擋)明哲保身(則)懲前毖后(斃)
魚目混珠(渾)執迷不悟(直)赴湯蹈火(滔)
處心積慮(集)粗制濫造(爛)氣勢洶洶(兇)
指日可待(只)提心吊膽(調)談笑風生(聲)
不知所措(錯)流連忘返(留戀)元氣大傷(原)
故作姿態(恣)舉世震驚(振)一勞永逸(易)
緣木求魚(沿)偃旗息鼓(揠)大相徑庭(廷)
循序漸進(尋)心恢意懶(灰)如火如荼(茶)
熙熙攘攘(嚷)漏洞百出(陋)枉費心機(妄)
照本宣科(喧)前仆后繼(撲)推卸責任(懈)
水泄不通(瀉)
3
易混淆詞語辨析匯總
1、不齒/不恥:“不齒”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視。“不恥”意思是“不以……為恥”,“不認為……是可恥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溝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結,貶義詞。而“溝通”指兩方能夠通連。
3、定金/訂金:“定金”指為了保證成交,預先支付的一部分錢。而“訂金”指購買之前約定的價格。
4、預定/預訂:“預定”指預先規定或約定。而“預訂”指預先訂購。
5、作客/做客:“作客”指離開故鄉,寄居在別處。而“做客”指訪問別人,自己當客人。
6、質疑/置疑:“質疑”指提出疑問。而“置疑”指懷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義。
7、義氣/意氣:“義氣”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氣”指志趣、性格、氣概,也指偏激的情緒。
8、本義/本意:“本義”指詞語的本來意義。而“本意”指原來的意思或意圖。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領、造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時間;②空閑時間;③指時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領、造詣”之意外,可與“工夫”通用。
10、牟取/謀取:“牟取”指獲取名利,貶義詞。而“謀取”指的是設法取得,一般用于褒義。
11、巨變/劇變:“巨變”指的是巨大的變化,而“劇變”指劇烈的變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執行和遵守,是一種治理社會的制度和***。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張依法治國;②根據法律治理國家。
13、自詡/自許:“自詡”指自夸,貶義詞。而自許指以某種崇高的使命激勵自己,褒義詞。
14、勉勵/勉力:勉勵,勸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處世/處事:“處世”泛指在社會上的活動,人際交往。而“處事”指處理事務。
16、形跡/行跡:“形跡”指①舉動和神色;②痕跡、跡象;③指禮貌,如“不拘形跡”。而“行跡”指行動的蹤跡。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來的形狀,本來的真實面目,常含貶義。原型:原來的類型或模型,特指文藝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據的現實生活中的人。
18、年輕/年青:“年輕”指①年紀不大,多指十幾歲至二十幾歲;②指事業學問的開創的時間不長。而“年青”指處在青少年時期。
19、連播/聯播:“連播”指連續播出(節目)。而“聯播”指同時轉播其他電視臺或電臺的節目。
20、終止/中止:“終止”指結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測,預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慮;例:老張的話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礙:“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礙”指阻礙,不能順利進行。
23、變換/變幻:“變換”指事物的一種形式或內容換成另一種。而“變幻”指無規則地改變,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貢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貢品”指古代屬國或本國臣民獻給帝王的禮物。
25、淹沒/湮沒:“淹沒”指大水漫過,也形容被聲音蓋過。而“湮沒”指名聲和成就被埋沒。
26、泄漏/泄露:“泄漏”指專指液體、氣體慢慢流出。而“泄露”指不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
27、樹立/豎立:“樹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豎立”指物體垂直而立。
28、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麗。常被誤用來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熱:只能形容人很有權勢,含貶義。常被誤用來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常被人誤用來“首要”“首先”和“理所當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對方或他人,是敬辭,不可用于自己,否則太不謙虛。“綿薄之力”才是謙詞。
32、蓬蓽生輝:敬辭。表示別人使自己生輝。
33、不負眾望: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不孚眾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
34、義無反顧:為正義而勇往直前。常被誤用于表毫不猶豫地做與正義無關的事。
35、望其項背:可以趕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36、差強人意:大體上使人滿意,多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37、文不加點:寫文章一氣呵成,不須刪改。不可理解為“不加標點”。
38、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于對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藝精巧,常被誤認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41、無所不至:什么壞事都干,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42、休戚與共:同歡樂共悲哀。與“患難與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與“置之不理”不同。
44、無可厚非:不必作過于嚴厲的批評,與“無可非議”程度不同。
45、不脛而走:消息傳得很快。表示東西丟失用“不翼而飛”。
46、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常與“休戚相關”混。“休戚相關”比喻彼此間禍福互相關連。
47、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或態度。
48、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準則,與教訓無關。
49、不以為然:不贊同。而“不以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說話人說得不好,而非聽者不理解。
51、目無全牛:技藝十分純熟。常誤解為沒有全局觀念。
52、不刊之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用為貶義。
53、慘無人道:慘,殘酷狠毒,殘暴得滅絕人性。而“慘絕人寰”指世上再沒有比這更慘的,形容慘到極點。
54、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中性詞。而“處心積慮”指早已千方百計地謀算好做壞事,多含貶義。
55、標新立異:原指特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張或創造出新奇的式樣。而“獨樹一幟”指的是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自成一家。
56、八竿子打不著:比喻關系疏遠或沒有關系。
57、拔出蘿卜帶出泥:比喻一個犯罪分子的落網,帶動了另一個犯罪分子的暴露。
58、飽漢不知餓漢饑:比喻不能設身處地為有困難的人著想。
59、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遇到困境后應有所變通,不要固執于一種選擇。
60、閉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辦事情。
61、唱空城計:比喻掩飾自己力量空虛,騙過對方的***;比喻某單位的人員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餓。
62、吃不了兜著走:比喻某人行為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
63、丑媳婦早晚要見公婆:比喻不好的東西遲早要讓人知道。
64、穿小鞋:比喻暗中報復人,刁難人。
65、闖紅燈:比喻超越現有的規則辦事。
66、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比喻世界很復雜,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7、打官腔:指說些官場上的辭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話來應付、推托或責難別人。
68、打退堂鼓:比喻辦事中途退縮。
69、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徹底,還留有問題。
70、打預防針: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準備,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