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訊今天是重陽節。統計數據顯示,合肥市是安徽省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在合肥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薛育紅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我市進入老齡化社會后養老服務工作的建議”。
對此,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復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將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街道級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服務,支持家庭發揮養老功能,探索開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
關鍵詞:養老服務設施
在老舊和新建小區按標準配備養老服務用房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合肥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43萬人,占總人口的15.3%,老年人口絕對數全省最高。據悉,合肥市分類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按照每百戶20~30平米的標準,在老舊和新建小區按標準配備養老服務用房,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區現有社區養老服務用房面積48.21萬平方米,每百戶配建面積達到25.9平方米;推進社區嵌入式照護型小微機構建設,綜合利用社區公共服務用房,提供日托、短托、長期照護、助餐、助浴等綜合養老服務,目前全市已建20家;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照實際新增床位數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實施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明確了2020-2022年全市71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含10所縣級供養服務設施)的改造提升任務;推進適老化改造。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落實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要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同步開展適老化改造。
關鍵詞:養老服務供給
實現城市社區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
合肥市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落實特殊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建立***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為城鄉低保、孤寡和高齡老年人購買三大類30余項居家養老服務。建立低收入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給予縣(市)城關鎮以外地區70周歲以上的低保、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建立特困供養對象護理保障制度,為全市特困供養對象購買醫療護理保險。建立高齡津貼發放制度,全市20.6萬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
在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合肥市建設了縣級、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將社區和居家養老“助餐工程”建設納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改革任務,重點保障高齡、獨居、空巢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兼顧其他老年人及人群,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養老助餐機構281個,實現城市社區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日均服務萬余人次。
為完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合肥鼓勵在肥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開設涉及養老服務的***。鼓勵中職學校開設“護理”、“中醫護理”、“中醫康復技術”、“中醫養生保健”、“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等***。
目前,該類***的中職在校學生達8000余人,占中職在校學生數8%,位居各***的前列。出臺《合肥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實施方案》,健全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制度。對養老機構從事一線的養老護理人員進行學費補償和入職獎補。
關鍵詞:養老服務規劃
探索開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
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復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市將科學編制“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以養老服務普惠均等、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為方向,以滿足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構建與該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并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布點等內容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確保養老服務設施合理布局、有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合肥將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運營管理,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街道級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服務,支持家庭發揮養老功能,探索開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引導其他老年人自愿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推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工程。
什么是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記者了解到,今年合肥市廬陽區已開展此項試點,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是在老年人家庭中按照養老機構服務的基本要求設置,依托***服務隊伍、智能養老設備和服務平臺,為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服務,使其在家中也能享受到養老院的***服務。
在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方面,合肥市將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立完善該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推動智慧養老服務,實行對智慧養老省級示范機構和項目動態管理,打造智慧養老院,推進居家老年人家庭智能安防改造。繼續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培育產教融合型養老機構,完善該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和相關課程,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員技能競賽。
每個行政村都要設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針對王自云代表提出的“關于大力推廣’互助合作養老模式機制’的建議”,合肥市民政局答復稱,合肥市目前已開展農村互助養老示范點建設。下一步,以促進城鄉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為著力點,以筑牢底線補齊短板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城鄉統籌、覆蓋全體、分層分類、公平可持續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在服務對象上,由特困供養人員向所有老年人尤其是高齡、失能等老年人拓展。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到2022年底,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照護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發揮公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支持公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在確保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基礎上,向其他特殊困難老人提供集中養護服務。在供給主體上,由***單一服務向***、市場、社會多元參與轉變。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推動農村特困供養機構社會化運營。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實施農村互助式養老建設。
在服務方式上,由機構養老向居家社區養老。健全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推進鄉鎮、村兩級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農村社區每個行政村至少集中設置1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加快農村特困供養機構轉型升級為養老服務中心,形成對周邊村居的輻射作用,重點為村居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助推農村養老服務消費梯次升級。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支持四縣一市探索發展智慧養老服務。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葉曉
編輯: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