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說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
可關鍵在于,有些人會在離開前,費盡心思去找一個合適的借口,表面看似為了對方好,實則卻是自己蓄謀已久的一場開脫。
開脫著自己的不忠,開脫被道德的審批,開脫自己否定對方的事實。
都說愛情是最自私的,但有時候同人性相比,還是敵不過人性的萬分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當下越來越多男生,在不愛了之后都不會主動地和女生說分手。
可愛一個人藏不住,不愛也藏不住。
盡管他嘴上不說分手,可是,他在不愛女生了之后,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訴說著分手,我不想和你在一起了。
他會開始變得肆無忌憚,會開始頻繁地傷害女生,甚至冷暴力逼著女生說分手。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前幾天,在刷朋友圈的時候,刷到朋友的這樣一條動態:現在我還幻想著有那么一天,在深夜,清晨或午后,你會給我發一條冗長的信息,簡短一點也沒關系,告訴我你想我了,我們和好吧。然而,打開手機,空白的頁面讓我沒底。
剛想問她怎么了,卻發現這條朋友圈已經被刪除了。
于是,我私聊她,問她怎么了?
她說:她和男朋友吵架好幾天了,至那天之后,他已經好幾天沒有聯系自己了。
她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之前的每一次吵架,他都不會讓她帶著情緒過夜,可是,這一次,他卻好幾天沒有聯系她了……
她最后忍不住問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聽完她的故事,我真的很心疼她。
女人的第六感,在感情里真的很準。
可是,偏偏女生卻不愿意去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總是習慣了找借口為他開脫,開脫著他已經不再愛自己的這個事實。
確實,要承認這樣一個血淋淋的現實,確實是很難,畢竟,你是真的被他愛過,也是真的被他呵護過,照顧過,他給過你美好與幸福,你也曾想過要和他共度余生。
可感情這件事情,有些時候,就是這樣的猝不及防,讓人防不勝防。
我理解她的無助、焦慮、擔心、害怕……各種復雜的滋味聚集在心頭,很是難受,很委屈,甚至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冷暴力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事情,他讓你一個人置身水火之中,而他自己卻像一個沒事人一樣。
很多時候,我寧愿對方堂堂正正跟我說一句;“我們分手吧。”也不愿意得到那不清不楚的態度和無盡的冷漠。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是遭受到冷暴力而分手的,而那些擅長實施冷暴力的人,骨子里透著的自私和冷漠,他們表面看似深情,實則懦弱,一遇到難題便只會選擇逃避。
《匆匆那年》里方茴和陳尋在最青蔥的歲月里相愛,陳尋沖著方茴唱《信仰》是情景是很多人心中愛情最初的樣子。
可后來,進了大學,認識了沈曉棠,就仿佛遇到了一片新天地。他開始移情別戀了,開始對方茴冷的,卻始終不肯提出分手二字。
直到最后,方茴主動問他是不是愛上了沈曉棠,主動提出分手之后,這段感情才結束了。
大概是找不到分手的借口,所以就故意對對方實施冷暴力,逼著對方先開口。
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應該很常見吧。
***過后,新鮮感褪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分手借口,冷暴力就成了很多人的幫手。
不愛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分手真的見人品。
感情最怕的就是拖著,你不愛了,想要離開,你可以跟我說,至少讓我知道是為什么。
如果你執意要走,我也不會挽留。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女孩結婚,他的父親對女婿說了這樣一段話:“第一個抱她的是我不是你,第一個親她的是我不是你,第一個愛她的是我不是你。可能陪她一輩子的我希望是你不是我。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打她,不要罵她,請你告訴我。我帶她回家……”
人和人最好的時候是開始,但也請不要讓結尾太難看。即便是不愛了,也顧及一下對方的感受,給彼此的過往一個交代,這才是合格的愛人。
比起一杯涼水凍死人,一杯熱水燙死人,最難受的是一杯溫水耗死人。
也許我們一生難以維系愛的溫度如初,但請保持心的溫度一致,哀莫大于心死,別讓那些往日的美好時光成為你們心里的一個噩夢。
我們這輩子注定要遇到很多并不合適的人,以最好的姿態告別就好,別委曲求全。
掉了的東西就不要撿了,路過的風景也不要打聽了,失去的人也別再糾纏了,決定轉身就不要頻頻回頭,酷的人才會被記得久一些。
死磕換不來尊嚴,撒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