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一文不名的時候,哪怕說得再精彩,干得再出眾,也往往不被重視,甚至被認為吃苦受累、遭受冷嘲熱諷是一種“標配”,可以任人調侃,任人使喚。
而一旦聲名鵲起,便倍受關注,每一句話都被當做“金科玉律”,是“勸世良言”,是“心靈雞湯”,走到哪里,都被捧得高高的。
但一個人的成長絕非一朝一夕,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如履薄冰,持之以恒。所以,當一個人還處在人微言輕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夢想,在人際交往中做到“獨善其身”,也便能不卑不亢。
言輕莫勸人。人們常說:“有理不在聲高”,但現實卻是,有錢才有說話的底氣,有位才有說話的豪氣;若是一無所有,你說的話,就是自言自語,自欺欺人罷了。
小欽大學畢業后,去了一家報社,擅長副刊、文藝的她,卻被安排做社會新聞的一個助理。因為暫時沒有具體的采訪任務,平時就是收集下新聞線索,剩余的時間,更多是端茶倒水,打打雜。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小欽覺得自己沒有得到一點長進,就提出了辭職的申請。可是,分派跟她結對的“師傅”卻依然不管不顧,還是有什么事都喊她做。
這天,來了一個重要客戶,“師傅”像以往一樣喊她泡茶。小欽強忍住心頭的委屈,像往常一樣,精心泡好茶,給他們端上。
“這茶泡得太好了!”小欽剛轉身要離開,就聽到了客戶由衷的贊嘆。“師傅”在驚詫中,也端起茶杯,細細品了一口,也止不住地點頭“嗯,確實不錯!”
小欽心頭不由地“哼”了一聲。為了能夠留在報社,為了能夠給“師傅”和其他的“前輩”留下好印象,這三個月來,小欽十分細心地做著每一件“雜事”!包括泡茶。
因為此前在學校是茶藝社的成員,對于泡茶還真是有一番研究,她也找機會不止一次給“師傅”介紹過,并提出,也可以采集有關于茶的新聞。可是,每次小欽都還未說完,“師傅”就皺起眉頭,說:“你怎么每次泡的茶都這么難喝?”小欽便也不再說下去了。
小欽一直覺得,不打磨不成才,所以,在報社,不管安排做什么雜事,都有點類似于“達芬奇畫雞蛋”,總有一定的道理。在自己還不被接受的時候,安安靜靜地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發現自己的好。而她,也很幸運地得到了這個重要客戶的肯定。
“言輕莫勸人”,是一種智慧,一種自我保護。當有一天能夠熠熠生輝的時候,也不要“好為人師”,更不要輕看任何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終有一天,都會煥發出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華。
身卑不說理。一個人,身處底層,暫時比較卑微的時候,要懂得保持沉默,對于有理說不清的紛爭,對于家長里短的口舌,最好是耳不聽為清,眼不見為凈,不要嘗試去奮力表達自己的觀點。那樣,反而有可能讓自己成為新的焦點,成為眾人奚落取消的對象。
社會是很現實的,窮人有窮人的生活法則,富人有富人的秘密花園。所謂“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說的就是,不同的階層之間,其實已經存在了巨大的差異。
也許,你所看不慣的,正是他人習以為常的;你的那一套***、理論、行為法則在他人的眼中,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還記得小時候,家里窮,最稀罕的就是那雙白色的球鞋。就算只在學校重大的節慶活動中拿出來穿,但到處都是泥巴灰塵,依舊顯得黑乎乎的。
而那時,有一個土辦法,可以瞬間“漂白”,那就是用白色粉筆,為弄臟了的白鞋子化妝。這樣“拙劣”的技巧,常常被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所恥笑,因為,他們至少有兩三雙白球鞋,每天都可以換著穿。
長大之后,進入社會,還會有很多類似的場景,深深地刺痛著還是人微言輕的自己。
曉玲如今已經是人事部的負責人了,她對待每個人,尤其是新入職的同事,都格外尊敬,凡事考慮周到,盡力為每一個人提供溫馨又能鼓舞人心的服務。因為,她不希望那些離職后的同事,說曾經受過過曉玲的為難,就像當初那個剛畢業求職的自己。
那時候,曉玲還是一個實習生,跟隨著“師姐”,接待了一批來公司考察的媒體朋友。為了讓他們看到最美的公司所在地風景,曉玲提前一周,就自作主張去踩線,對所有的景點了然于胸。
果然,在席間,有人提出要參觀公司所在地的標志性景觀。曉玲興奮地將自己的踩線見聞講給大家庭,也贏得了眾人的頻頻點頭,可當她無意中看到師姐那眉頭緊皺的臉龐時,知道肯定是自己搶了師姐的風頭,于是,趕緊找個借口,結束了自己的推薦。
曉玲剛一停止說話,師姐就以又輕蔑又諂媚的口吻說:“她哪知道呀,都是瞎掰的。”然后,又開始了一番說辭。曉玲尷尬地不知如何是好,這個場景也一直伴隨著她從一個實習生,成長為部門經理。
“身卑不說理”,不是不懂,而是說了也會遭到無情的否定。就讓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說吧,只要自己有真本事,總有一天,能夠成為那個令人仰慕的人。
窮困不交人。人窮,本來就沒朋友,更不要嘗試去交朋友。一來你想要結交的人,總會以為你目的不純,總想占便宜;二來,想要和你交朋友的人,也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心理,好像是在“救濟你”。
阿遠四十來歲了,卻還沒找媳婦。家里太窮了,母親常年臥床,父親前兩年患癌去世,所有的錢都被用來治病,生活都成問題。
村子里,阿遠是為數不多留守在家的青年人,可在山上刨食,太苦了。很多竹林、杉木林因為沒有墾復,都長滿了荊棘和野草,阿遠常年到山上放夾子,收獲的獵物很多,但每次,都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也沒個人跟他作伴。
阿遠一個人砍山,一個人打獵,活成了當年父親的模樣。可是,當他和村子里那些外出打工難得回家一趟的同齡坐在一起時,除了幾句寒暄,卻再也說不出什么了。
阿遠,就像他們漸行漸遠的家鄉,那樣熟悉,又那樣陌生。后來,阿遠下定決心,帶著病重的母親搬到鎮上,租房子住。并到一家竹木加工廠當工人,依舊很辛苦,但收入總算不用看天吃飯了。
窮困不交人,也許是給自己最后的一份尊嚴,一個人把苦水咽下,讓自己成為跟周圍大多數人一樣的時候,才能找到平等對話的機會。
人微言輕的時候,最能看到人性的涼薄,但也正是這份涼薄,能夠激發出巨大的動能,告誡自己,唯有前進,才能擺脫困境。
所以,人微言輕的時候,就像孕婦懷著胎兒,要靜心養著,要涵養自己的學識和能力,要磨練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才能最終脫穎而出。
作者:如風輕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