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春木蘇木薯
“媒”是一個形聲字,左邊一個“女”表示女性,右邊的“某”字代表聲音。《說文解字》曰,媒,謀也。謀合二姓。意思是撮合男女婚事的人。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男女當然可以自由戀愛、結婚。但是,從古至今,都離不開“媒妁”。
《詩經?齊風?南山》有錦句: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你看,想劈木,不用斧頭沒有辦法;想娶妻,沒有媒人辦不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的婚姻制度。兒女的婚姻由父母作主,由媒妁牽線撮合,這是封建社會的一貫做法,是一種禮制、習俗。
隨著歷史的進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被現代人摒棄。但是,這種文化習俗的傳承和影響依舊存在。
“媒妁”,是男女雙方的婚姻介紹人。據考證,“妁”的意思與“媒”差不多。《說文解字》曰:妁,斟酌二姓也。媒妁兩字的差別是,男方的媒人叫“媒”,女方的媒人叫“妁”。故此,有“男媒女妁”一說。顯然,媒人不分男女。
雖然“媒妁”在男女婚姻中的角色重要,但在民間文化中,對“媒妁”的評價毀譽參半。比如有“成人之美”,“不怕不成對,只怕不請媒”等贊譽言辭,也有“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一代媒人三代折”等訓告俗語。
神話傳說中的“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是主管人間婚姻的神仙。人世間男女姻緣由先天注定,暗里有一根紅繩把男女的腳絆住,是這個“月老”仙人牽的紅繩。在中華民族民間文化里,“月老”也借指媒人。
與“媒妁”同一角色的“紅娘”,緣起于《西廂記》這出戲。戲里的紅娘是一個熱心丫鬟,成全崔鶯鶯和張生的一段姻緣。《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者是王實甫。
在現代人的世像中,“媒妁”、“月老”、“紅娘”的業態已經革新。婚介所、婚友社等機構,交友群、戀愛網等軟件顯現。這種變化,順應社會進步發展多元化。但是,“網絡媒人”派生出來的虛幻、欺騙個案也時有所聞,讓現實與夢想萌生困惑,給人世間愛情的美好打了折扣。
(2021-11-09)
【配圖來自網絡全文811字細讀需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