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人》雜志全媒體記者李遼
楊潔是北京798附近一家花店的店長。多年來,依靠傳統方式經營,花店只能覆蓋周邊客源,生意不溫不火,讓她一度陷入焦慮。與京東合作后,京東對其鮮花的供應鏈進行了整合,打通產地直售的鏈路,并提供冷鏈配送、鮮花無憂險和同城1至2小時極速達等保障,保證鮮花的新鮮和完好。“今年全國高考期間,京東為我們花店做了線上引流,通過京東平臺下單買向日葵的特別多,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楊潔11月25日對《法人》記者說,“京東不僅幫我們解決了銷售‘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為我們補上了供應鏈的‘最初一公里’,讓我們這些中小企業也能共贏。”
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京東是一家互聯網平臺型企業,但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京東已經建立覆蓋全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包括數萬家線下門店、上千個物流倉庫。今年8月,《人民日報》發文點贊“新型實體企業”京東;9月,中關村論壇將“新型實體企業”的優秀代表范疇延伸至華為和小米;10月,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2021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一時間,“新型實體企業”這一概念,不斷出現在人們視野。
新型實體企業“新”在哪里?
根據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的定義,一批企業從原來的實體產業演變而來,服務于實體產業,并通過***賦能,為實體產業降本增效、提質升級,被稱之為“新型實體企業”。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執行局副主席李春偉在11月底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型實體企業首先應具備“實體性”,在此基礎上要有數據和技術優勢,即“科技性”,同時還要建立技術賦能、普惠共享的生態底座,具有“生態普惠性”。
▲2021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受訪者供圖
最新出爐的“2021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中包含了12家世界500強企業、21家中國500強企業、20家民營500強企業,大部分是在某一領域耳熟能詳的頭部企業或獨角獸企業,華為、京東和小米從4514家參評樣本企業中脫穎而出。按市值來算,這些企業集中分布于50億元至400億元,有三家企業進入市值萬億俱樂部,44家企業市值超千億,華為、寧德時代、京東位列前三;從營業收入來看,上榜企業集中分布于20億元至100億元,有4家企業收入臨近萬億大關,18家企業營收突破千億,61家企業營收超百億,華為、京東、上汽位列前三。
在人力雇傭上,百強榜中有一家企業擁有40萬員工,13家企業分別擁有10萬員工,京東、比亞迪、上汽位列前三。同時,上榜企業普遍高技術人才密集,有兩家企業遙遙領先,有25家企業擁有萬人研發團隊,中國電科、華為、航天科工位列前三。
再看研發投入,一家企業突破千億,8家企業突破百億,46家企業超過10億,華為、百度、京東位列前三。同時,研發投入呈雙區間分布,數量集中分布于2億元至10億元和10億元至20億元這兩個區間。有一批企業集中在入門處——2到10個億的研發投入,說明新型實體企業門檻高、起步階段需要高研發投入,而隨著企業發展壯大,研發投入更是逐步提升。可見,新型實體企業用技術撬動產業升級,研發投入是關鍵。
與互聯網平臺企業存本質差異
在這個備受矚目的榜單中,華為、京東領跑,貝殼找房入榜。按照界定,這些企業既屬于實體產業,又服務于實體產業。而互聯網平臺企業只是充當第三方中介、以輕資產模式運營,幾乎不直接參與實業生產,較少沉淀物理基礎設施和提供勞動工具。
“京東經過18年的發展,已經跳出了平臺型企業的框架。”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東已建立起覆蓋全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擁有超過1000萬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的自營商品、數萬家線下實體門店。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約1300個倉庫,倉儲總面積超2300萬平方米。
與典型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相比,新型實體企業還存在著商業模式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前者的商業模式以供需交易的撮合為核心,而新型實體企業則直接參與生產和流通,本身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秘書長劉李佳表示,京東為大型企業打造“數字大腦”,包括為北汽集團打造了北汽藍谷,使其服務器等IT成本節省50%,同時打造了以節能減排、智能運行、系統優化為核心的系列產品,已在多個電廠落地應用,還為***打造了“泵送機械AI專家診斷系統”,首創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程機械故障排查領域。
在盈利模式上,平臺企業是低投入、追求快收益和高壟斷利潤,主要賺取巨額傭金,但新型實體企業則是重投入,利潤來自于整條供應鏈的降本增效和長遠價值。同時,兩者的市場競爭策略也存在著不同。一些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長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但新型實體企業則是通過***賦能,建立行業利益共同體。“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平臺上4.3萬個商家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兩倍以上,中小品牌新增數量同比增長4倍多。”京東零售集團中小企業平臺業務部總經理羅曉華表示,這正好反映了新型實體企業的生態普惠性。
如今,典型的互聯網平臺企業難以作為主體直接輸出產業數字化服務,但很多新型實體企業還兼任基礎設施運營商、數字科技服務商的角色。“在大眾認知上,貝殼找房似乎是一家托生于鏈家的互聯網公司,但目前已實現數據資產運營,通過數據技術賦能其他一些產業如房地產業的發展。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已經是一個大數據公司了。”劉李佳說。
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破殼”
100家入榜企業中,從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轉化而來的企業剛好各占一半。“這些企業向新型實體企業的轉化靠的正是人工智能。”李春偉表示,這些企業不光要提升自己,還要照顧上下游,為全產業鏈服務,“一些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不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制造產品,如今還要考慮科技賦能、技術賦能對企業的提升,因此,新業態、新模式都涌現了出來。”
洋河股份出現在百強榜中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在人們的既有觀念中,白酒屬于傳統行業,其數字化和生態普惠性又如何體現?
其實,洋河的很多創新做法早已在業內引發過強烈關注。洋河股份集團CIO(首席信息官)余騰江告訴記者,20年前洋河是最早在業內推廣用碼來管理產品的企業之一,2004年洋河率先打破白酒香型以味定型的劃分,首推以消費者飲用感觀為標準的綿柔型白酒,2013年推出了白酒領域的第一個真正的O2O模式,此外,廠里還設置有業內首個4.0版本的智能釀酒車間。
對于傳統白酒企業來說,過去最大的痛點是無法與消費者直接對話。雖然用戶眾多,但消費者的真實消費狀況如何、喜好如何,廠家知之甚少。同時,橫在品牌和消費者中間的還有經銷商,以及夫妻店、***、飯店等小商家,他們共同組成了白酒領域從品牌到消費者的整條流通商業鏈路。
洋河很快找到了一個產品出廠后到消費者的全鏈路追蹤方案:在產品外包裝箱和產品上都附上相應的碼,并在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掃碼,出廠時、經銷商產品入庫時進行掃碼,***、夫妻店等出售環節掃碼銷售,并引導用戶掃碼領取福利、參與品牌活動。
消費者在購買洋河的主線產品后,用手機掃描瓶內二維碼即可參與掃碼領紅包和抽獎活動,如果抽獎時跳出一個“再來一瓶”的提示界面,系統就會自動生成領獎二維碼。此時,相關信息會同步傳遞到對應的終端門店、經銷商以及洋河公司的數據后臺。在用戶領獎時,相應的兌獎信息和獎品出貨渠道也會傳遞到整個流通鏈條。“通過一物一碼,洋河完成了整條流通鏈路的透明化,連接了C端消費者。”余騰江說。
再來看大眾印象中的“傳統”企業伊利乳業。“谷粒多”的吸管改造,“安慕希”外箱墊片的添加,植物基產品“植選”的推出等,都是在伊利組建的數字化中心搭建的大數據雷達平臺輔助下進行的產品優化。值得一提的是,伊利有一款網紅冰淇淋,在研發初期,通過輿情大數據的智能語義解析,伊利為其制定了“柔性外皮”的營銷策略,優化了生產和鋪貨環節。盡管這款冰淇淋價格不菲,但在電商渠道一時火爆異常。
對此,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傳統企業如同雞蛋,蛋殼就是自己的枷鎖,不打破殼,時間長了雞蛋就壞了。在整個產業變革中,傳統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必定先破后立。”
未來企業分類的界定將變得很難
作為新型實體企業的重要內涵,以實助實、***生態,扶持中小企業、全面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是關鍵。
對于大量中小企業來說,它們自身沒有研發能力,對數字化升級的每一份投入都非常謹慎。他們需要看到明確的標桿成功案例,需要拿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方案,同時又希望這個方案迅速見效。因此,為實體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需要深度了解實體企業的需求。劉暉認為,這正好體現了新型實體企業的價值。他說,“京東所做的技術實踐都是在垂直的、具體的細分場景之下,在內部已經進行了迭代升級,不是簡單的創新技術,而是實用的技術,可以讓整個行業看到數字化升級的價值。”
當前,企業分類的界定變得很難,且未來會更難。“由于人工智能的輔助和提升,大量的具備技術能力的企業,會依托人工智能的手段,將業務輻射到更多行業。”劉李佳表示,榜單中90%的企業,基于人工智能的底座,創造了更多數字化的場景,其對外輸出的產品已經覆蓋了數字經濟領域的多個產業類型。
之前,小米專做手機和家電,如今通過互聯網將手機和冰箱、彩電、洗衣機等大小家電進行了鏈接,用物聯網形成了足夠大的生態圈,不斷擴大用戶人群,通過人工智能來提升其在智能家居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能力;京東方則以屏幕+物聯網+AI的模式,開展了智慧醫療項目,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構建“預防-診療-康復”的全生命周期、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診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體系,促進傳統醫院數字化升級;另外,科大訊飛將語音識別的人工智能優勢,應用到了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數字政務、智慧城市、數字零售、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中。
如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其關鍵在于經濟轉型。侯云春認為,現在確實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在于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在于推進產業數字化,而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關鍵在于打造新型實體企業。”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外部董事馬傳景預測,新型實體企業將會成為今后企業發展的主要形態,企業的商業模式也會發生重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