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對新手媽媽和寶寶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怎么做才能更順利呢?之前斌姐給大家介紹了6-10個月寶寶輔食添加的***和原則,今天繼續給大家介紹11-12月寶寶輔食如何添加。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開&果
11-12個月寶寶輔食怎么加?這個階段的寶寶,大多已經長出6-8顆牙齒,逐漸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于利用牙齒,模仿能力強,家長不妨常做示范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當然,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具體根據寶寶的情況而定。
媽媽要注意食物選擇的多樣性,膳食搭配力求合理。
飯菜由輔食變為“主食”寶寶的飲食結構要逐步向幼兒期過渡,滿一歲后一日三餐以飯菜為主,中間再加2-3次加餐。目前過渡階段雖然飲食還是以奶為主,但避免太過強調奶量而影響輔食攝入。食物硬度比大人的飯菜稍軟大多數寶寶都已經長出了上下中切牙,可以咬得動較硬的食物,但臼齒還沒有長出來,不能把食物咀嚼得很細,因此飯菜要做得比大人的相對細軟一些,如軟飯、爛面條、餃子、碎菜、碎肉等等。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把食物制成泥或糊,蔬菜只要切成細絲或薄片再煮爛即可,以便幫助寶寶逐漸過渡到成人化的食物形態。每餐食物量稍有增加如果以往一直以粥為主食,現在可嘗試換成米飯,可在準備粥的同時,搭配一些固體主食,如饅頭、發糕、面包等。奶液可每天喂3次,每次180毫升左右。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甜心
食譜推薦給家長的一些小建議家長從添加輔食開始,自己首先要明確,從現在開始,吃飯的主動權要逐漸交還給寶寶了,如果以前有“填鴨式喂養”,從現在開始要做改變,并且全家人的喂養行為要一致。
提倡順應喂養
順應喂養是在順應養育的模式框架下發展起來的嬰幼兒喂養模式。家長要做到:
負責準備安全、有營養的食物,并根據孩子需要及時提供;負責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安靜、愉悅,合適的餐椅,避免電視、手機、玩具等對孩子注意力的干擾);具體吃什么、吃多少,全權交給孩子自主決定;進餐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這是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及時回應寶寶發出的饑餓或飽足的信號
饑餓信號:孩子看到食物表現興奮、小勺靠近時張嘴、舔吮食物甚至搶奪食物等。飽足信號:孩子看到食物表現不積極,緊閉小嘴、扭頭甚至吐出食物等。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一一
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家長常犯的“錯誤”:每餐給孩子定任務、定目標
比如很多家長覺得這一餐應該吃完一小碗,沒有吃完就說明寶寶沒吃飽,這時候各種花式喂養就輪番上陣。
家長一定要搞清楚,每個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是不一樣的,孩子也是人,不是機器,這餐不餓吃得少,下一餐餓了吃得多都是正常的,孩子不會讓自己餓著的。
孩子有天然的感知饑飽、調節能量攝入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會受到父母不良喂養習慣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長期過量喂養或喂養不足可導致孩子對饑飽感知能力下降,并進而造成超重肥胖或體重不足。
家長要允許孩子在準備好的食物中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對于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我們可以反復提供并鼓勵孩子嘗試。尤其要注意,家長對食物和進食要保持中立態度,不能以食物和進食作為懲罰和獎勵。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大哥麻麻
你對寶寶輔食添加還有哪些疑惑?
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作者簡介:兒童營養師王斌,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高級營養講師。擅于將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相結合,專注于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科學喂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