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山西、陜西、甘肅及以南部分省區(qū)的向陽山坡、河邊、村旁灌叢中或林緣生長著一種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其特點是灌木,小枝、葉背面、葉柄和花序都有密的灰白色星狀短絨毛,單葉對生,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朵密集,花朵先紫堇色,后變白色或淺黃白色,人們常叫密蒙花或黃飯花、染飯花等,具有藥用、觀賞、染色等多種用途。今天我就談談這種植物的一些情況。
一,密蒙花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密蒙花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開寶本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很多,在《本草求真》中記載為蒙花;在《雷公炮灸論》中記載為小錦花;在《南寧市藥物志》中記載為黃飯花;在《中藥材手冊》中記載為疙瘩皮樹花;在《四川中藥志》中記載為雞骨頭花;在《滇南本草》中記載為羊耳朵;在陜西叫蒙花樹;在四川叫米湯花;在云南叫染飯花;在廣西叫黃花樹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huán)境
密蒙花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貴州、***、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qū);通常生長在海拔28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河邊、村莊周圍灌叢中或林緣,適應性強,生長比較普遍。
3,外形特點
一是為常綠灌木,高度1-4米,小枝灰褐色,稍四棱形,小枝、葉背面、葉柄、花序都有密的灰白色星狀短絨毛。
二是單葉對生,葉片紙質,窄橢圓形、長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9公分,葉邊常全緣,個別有稀疏鋸齒,葉表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葉柄長1公分左右。
三是花多密集,組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長5-30公分,花萼鐘狀,4裂,外面和花冠都有密的星狀短絨毛,花冠先紫堇色,
后變成白色或淺黃白色,喉部桔黃色,花冠筒圓筒形,里面黃色,4裂,裂片卵形,雄蕊4個,花藥黃色,3-4月開花;
蒴果橢圓形,長4-8毫米,成熟后2瓣裂,外果皮有星狀毛,種子多數(shù),兩端有翅,5-8月果實成熟。
二,密蒙花的主要用途
第一,它的全株有藥用價值,以干燥的花序和花蕾為最佳品;
密蒙花是中國藥典收載的藥品,其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養(yǎng)肝、明目退翳功效;主要含有黃酮類、苯乙醇苷類、三萜類、皂苷類、揮發(fā)油類(包括酮、酸、烷烴、酯、醇、烯烴、雜環(huán)等化合物)、半乳糖醇、香豆酸、甘露醇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yī)囑。
第二,觀賞用。密蒙花的花序大型醒目,花芳香美麗,早春開花,四季常綠,適應性強,是優(yōu)良的庭園觀賞花木。
第三,密蒙花也叫染飯花、黃飯花,是南方民間重要的染色樹種。
它的花是我國南方廣西、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的米飯調色材料,通常在清明前后村民采摘鮮花或花蕾煮水浸泡糯米,***成透著濃郁花香的黃花飯;
在廣西等地民間常用密蒙花、紅藍草、三月花、楓葉等植物***不同顏色的水汁浸染糯米,蒸成黃色、黑色、紅色、紫色、白色等五色糯米飯,期盼五谷豐登。
第四,密蒙花的莖皮纖維堅韌,可作造紙原料。
另外,密蒙花分布廣泛,對氣候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生長速度快,是很好的生態(tài)修復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