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氣”“天葵”是祖國醫學論述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至衰老最為精辟的理論。
女子七七會出現什么問題?中醫認為,女子到了四十九歲,任脈虛萎,太沖脈氣血衰弱,性激素水平降低,更年期至,月經斷絕,所以形體衰老而不能生育。此階段本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衰退變化。但由于體質因素,腎虛天癸竭的過程加劇,或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境遇以及來自外界的種種環境***等影響,一些人難以較迅速地適應這一階段,使陰陽失去平衡,臟腑氣血不相協調,因而圍繞絕經前后出現諸多的不適。現代醫學將之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又稱更年期綜合征,這是婦女絕經前后出現由于生理性、病理性或手術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性激素波動或減少可導致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與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關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破壞,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會顯著減少。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女性全身有400多種雌激素受體,這些受體分布在幾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組織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體內分泌的雌激素減少,就會引發器官和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出現一系列的癥狀。最為典型的癥狀是月經周期不規律、陣發性潮熱、潮紅。可伴發一系列癥候群,多見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伴有神經心理癥狀,其中興奮型表現為情緒煩躁、易激動、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語、大聲哭鬧等神經質樣癥狀;抑郁型表現為煩躁、焦慮、內心不安、甚至驚慌恐懼、記憶力減退、缺乏自信、行動遲緩,嚴重者對外界冷淡,頭部緊箍感。也有人出現感覺異常,常見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暈、皮膚瘙癢及蟻走感,咽喉部異物梗阻等;還可見泌尿生殖道癥狀,如膀胱及尿道黏膜、外陰及***的萎縮,外***的皮膚逐漸變薄,皮下脂肪減少,子宮脫垂及***壁膨出。還可見假性心絞痛、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此期間女子的骨質吸收速度大于骨質生成,促使骨質丟失而骨質疏松,常訴腰背、四肢疼痛,甚至出現駝背,嚴重者可致骨折。
中醫認為,更年期綜合征發生的基礎是肝腎二臟的陰陽虧虛,同時導致心脾功能的失常、氣血不和而產生諸多不適癥狀。屬于“百合病”“臟躁”等范疇。機體腎精不足、腦髓空虛、心脾氣血運化失調、腎中陰陽失衡、臟腑功能紊亂,故以補腎益腦、健脾安神為治療原則,因腎水不能上滋心火而致心火獨亢,治宜滋養肝腎,或兼以育陰潛陽、寧心降火;腎陽虛,命門火衰,脾土失煦而出現脾腎陽虛證候者,治宜補腎助陽,溫補脾陽,或補心健脾。陰虛尚輕、癥狀不重者,初期使用芍藥甘草湯合甘麥大棗百合湯治療;若肝腎陰虛進一步加重,癥狀明顯者,使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治療;兼有脅肋及***脹痛者,可加炒柴胡、制香附、玫瑰花、青皮、川楝子、延胡、川芎、芍藥、薄荷、牡丹皮等以疏肝解郁清熱;兼有夜寐不安、頭痛、耳鳴者,可加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天麻、鉤藤、醋龜板、生牡蠣等以安神、潛陽。
更年期綜合征是女子特定年齡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問題。輕者可通過自身的調整順利度過,癥狀明顯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在此期間,保持平和心態、健康飲食、適度鍛煉將有助于康復。(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紅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