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養魚的經歷,不管是幾元的小金魚,還是幾千甚至幾萬的名貴魚,多多少少也會有一段養過魚的經歷。
但是很多人養著養著魚就不知道為什么掛掉了。對于人們認知來說,魚有水有食物就夠了,其實還真不是這樣,肯定很多魚友把養魚理解過了,養魚還真的是一門學問。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常見的導致魚死掉的十大原因,您看看其中有沒有您?
第一個魚缸不要整缸水都換,有些魚友看到魚缸有點渾濁,就開始大換水,超過一半甚至整缸水都換,結果是越換水越渾。而正確的換水就是一般換水1/3即可,不要超過一半。特別是開缸初期,即使遇到白濁也要耐心等待,讓水體自行調節,時間到了自然就不渾濁了。
第二個養魚的密度不能太大,很多魚友養不活魚的根本原因就是你養的魚太多了。其實你看到的魚店里的那么高密度的養魚都是假象,有可能魚店的魚壓根就不喂食,所以才能暫時高密度飼養。對于新手,魚缸密度越低,魚兒越不容易生病。新手常犯的錯誤,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不斷買魚,不僅養得多,還胡亂混養,這點我最開始養的時候深有體會,要禁得住誘惑。
第三個魚不會被餓死的,喂多了反而會死很多魚。有朋友總是怕魚餓著,喂食量太大,魚兒吃得多就拉得多,最后魚便造成水質敗壞,魚兒就生病了。實際上魚兒半個月不吃東西也沒事,特別是新手,更應該控制喂食量。
第四個不能自來水直接換水,不少魚友換水時就是直接拿自來水往魚缸里澆水,這樣的操作就是造成魚兒白點病、趴缸和水霉等疾病的原因。我們換水時一定要加入提前裝好的自來水,還要要保證新水和魚缸里的水溫差不要超過兩度。
第五個新買的魚一定要過溫才能入缸,新魚買到家之后并不是直接扔到魚缸里就行的,而是要把新魚連同袋子泡在魚缸里半小時以上,讓魚兒逐漸適應魚缸的水溫,避免應激反應。還有就是新魚到家,可不要著急喂食,等它適應兩三天再逐漸喂食。
第六個養魚,至少要有個水泵和過濾。不少新魚友覺得使用水泵太費電,還有噪聲,殊不知安裝過濾器和水泵才是輕松養好魚的關鍵。魚糞分解產生的毒素都是靠著過濾系統的循環被消化系統分解掉,安裝過濾,也是魚友正式入坑養魚的標志。
第七個碗大的盆是養不好魚的,很多朋友養魚就用一個小圓缸,放上幾只金魚就開始了,真正算得上是缸小魚大還很多,能把魚養活的前提一定是要有個合適的魚缸,至少40厘米以上。
第八個就是做到定期換水才能養好魚。要注意的是根本不存在免換水的魚缸,任何魚缸都是需要定期換水,才能養好魚的。
第九個千萬別亂下藥亂放凈水劑。要知道,很多時候魚兒都是被我們折騰死的。很多剛開始養魚的朋友,看魚缸哪里不對了,就開始亂折騰設備和濾材,看魚兒狀態不好就混亂下藥,看水質不好就開始放進水劑等化學藥品。實際上,保持魚缸的穩定,不亂下藥才是養好魚的前提。
第十個加熱棒費電也要用,一些魚友覺得冷水的金魚省事,不買加熱棒怕費電。其實呢,金魚并不是很好養,有很多小型熱帶魚,像是瑪麗,虎皮,孔雀魚等等,更加皮實,而且水溫的穩定是魚兒不生病的前提,即使冷水魚也是如此,所以有條件的魚友還是建議使用加吧。
養魚十大致死病因,看完真讓人頭疼,相信很多人都不想養了。您踩過哪個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