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春天是一個吃野菜的季節,春天萬物復蘇,野草都開始生長了,很多的農村人及隔農村不遠的城里人都去農村采摘野菜來吃。
現在正值冬季,冬季有沒有野菜采來吃呢?在有的地方是有的,現在全球氣溫都在變暖了,以前只在春天發芽生長的野草,現在冬天在有的地方也能生長了。在小吳的家鄉,現在山上的蒲公英,薺菜,還有馬齒莧都可以采摘得到了,只是數量相對較少點,植株長得小點罷了。
今天小吳為大家分享農村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可能你都見過,只是以前是用來喂養牲畜的,而現在是很少吃的。而今,這種以前用來喂牲畜的野草,成了人類餐桌上的美食,竟然賣到20元一斤的高價格。不知道在你的家鄉有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這種野草就是“苜?!?,不知道你聽說過這個名字沒有。苜蓿又稱牧宿、光風草、連枝草;紫苜蓿,又稱紫花苜蓿、蓿草,又稱金花菜、母齊頭。苜蓿它是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稀灌木植物,在過去農民都用它來喂牛,豬,羊,馬的,是很好的牧草,有著“牧草之王”的稱呼。
苜蓿草種植容易,產量高,種植周期短,是養殖界公認的好牧草,深受養殖戶們的喜愛,這種草對于北方的朋友來說,特別是從事養殖的朋友來說,應該是特別熟悉的。
令很多養殖戶們不解的是,曾經用來養牲畜的草,現在儼然成了美食了,而且價值不菲,高達20元一斤。到底這種苜蓿草有哪些方面的價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據相關資料記載,苜蓿它是一種外來植物,不過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是在西漢的時候從伊朗引進過來的,且它是世界上栽培最廣的牧草。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都有廣泛種植的。
那個時候的苜蓿其實就是作為蔬菜引入的,因為它開黃花,還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金花菜”。
后面因為養殖的原因,又加上種植容易,牲畜喜好吃,就慢慢發展成了牧草了,僅在江蘇、浙江等部分地區的民間,還保留著將苜蓿作為蔬菜食用的習慣。
苜蓿怎么來吃呢?其實它的吃法有很多,可以涼拌,把采摘回來的苜蓿清洗干凈后,燒開水,倒入開水中焯一下,然后再放入冷水中,來泡10分鐘左右,再用手搓一下,把一些汁液去掉,放入盆中,燒點熱油,加入調料,蒜沫等,潑在上面就可以吃了。
當然也可以炒來吃,或者是當餡料做包子,做餃子吃都是不錯的。
今年這個冬季相對還是比較暖和的,像在湖南,廣西,廣東的農村山上,苜蓿草都長起來了,這個時候正好是它的一個返青的季節,有條件的朋友去野外的話,可以采摘一些來吃。
朋友們,你們吃過苜蓿菜嗎?你們家鄉有沒有,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評論。感謝支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