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爆竹起源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故稱為爆竹。之后,即使出現了用火藥***的鞭炮,又因其燃放時發出的聲音與之前的相似,因此就一直將其稱為爆竹。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自從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國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鞭炮)。關于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