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己的體能決定鍛煉強度。
騎行的過程中不同的運動強度,每個人持續的運動時間和距離都不一樣,需要根據自身體能來進行,如新手騎行,日常又缺乏鍛煉的情況下,建議一天休閑騎5-10公里為宜,循序漸進,慢慢增加距離,調整路線,等適應后再增加距離和坡道路線,如果一開始自身體能比較好的,可以在騎行中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距離,如騎30公里心率平緩,不覺吃力費勁的話,可持續增加公里數,反之費力的話則需要停止騎行。
根據體能決定。
如果體質一般,山地車平原一天一百公里是沒問題的,大約在6-8小時可以完成,若是高原或爬山的話一天大概50-70公里左右,如果在城市道路上騎行,選擇公路車的話,會更省力,對于體質一般的人,也能勉強完成100公里,但如果體能不好的話,可能完成50公里都比較費勁。
最佳頻率介于90rpm與100rpm之間。
一般90-100是指平路下的效率競速騎行或強度訓練時的踏頻,爬山時通常達不到這么高,爬坡時能有70-80就不錯了,每當踏頻加快時,踩踏的力度便會減少,所以肌肉系統的負擔減輕,而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所以你的呼吸會變粗,而踏頻較低的時候,呼吸會好的多,但大腿會比較累。
根據自身體能找出“最優”踏頻,大概是你的肌肉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平衡點需要多次嘗試,尤其是上坡練習時,最初的時候還可以保持上坡前的踏頻,但隨著坡度的增加,保持開始時的踏頻漸漸變得困難,這時需要換檔(換飛輪和牙盤,上坡前牙盤一般會提前換到小牙盤上)以維持原有的踏頻,速度隨之減低。如果上坡較長,可能還需要不斷地多次換檔,以保持適當的踏頻,使肌肉不那么容易疲勞。
騎車久了以后出現***疼痛、不舒服,這種情況是因為坐的時間太久了,局部肌肉持續受壓迫引起的,可以適當多活動,局部進行***和熱敷,然后適當臥床休息,有助于緩解局部癥狀,一般坐久了肌肉受壓迫,活動后很快可以緩解。
如果自身伴隨腰痛等癥狀,最好是去骨科檢查,可能存在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醫生結合查體進行判斷,必要時腰椎可以做磁共振檢查,有助于準確判斷。盡量避免長時間騎車,有助于緩解腰部及臀部疼痛、不舒服。
1、換一輛帶減震的自行車,或者換一個舒適點的坐墊,面積大的坐墊壓強小一些可以減輕一些痛感。
2、騎車時背上不要背任何東西,減輕身體重量,身體前傾,譬如像山地車的姿勢是比較合適的姿勢,相當一部分重量落在了兩手臂支撐上。
3、在騎行中同一姿勢維持太久的情況之下,就容易有***情形,約每十分鐘就移動***的姿勢,或是把***從坐墊抬起來,不但可以節省力氣,還可以減少壓迫臀部,讓血液暢流,臀部就不會又麻又痛了。
4、在騎行時要避免穿著質料硬的褲子,最好穿著合體的帶有護墊的騎行褲,因為這種騎行褲彈性強,運動自如,透氣性非常出色,即使在夏天穿著,也不會覺得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