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下的雪米子叫霰。霰又稱雪丸或軟雹,是由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狀、雪狀結構的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著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霰的直徑通常在2-5mm之間,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不屬于雪的范疇。
霰產生原因:
形成霜的四種基本雪晶之結構已被觀察出,包括面狀冰晶、樹狀冰晶、柱狀冰晶及針狀冰晶。隨著淞化的過程持續,累加的云滴使原本的雪晶輪廓變得模糊,最后成為霰微粒。霰的結構較一般的雪及微粒為密實,是外覆的霜所造成,結合體的重量及低黏性使得表層無法穩固在斜坡上,20至30厘米的層仍會有大雪崩的風險。由于氣溫及霰的特性,霰于雪崩后約一至二天變為較緊密及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