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部:百會(以百會為中心向周圍放射狀刮拭)。
2.背部:雙側天柱至風門、從頸項正中至陶道(沿箭頭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圍點穴、按揉等刮拭)。
3.雙上肢:液門。
4.雙下肢:厲兌。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以百會為中心向周圍放射狀刮拭,再刮雙側天柱至風門、從頸項正中至陶道,沿箭頭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圍點穴、按揉等刮拭。最后刮拭手足部位的液門、厲兌。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為度。
適合暈車、暈船人群,有頭暈、上腹不適、惡心、出冷汗,甚至嘔吐等癥狀。
刮痧能夠緩解暈車癥狀。
在乘坐車船時,經受振動、搖晃的***,人體內耳迷路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調節機體的平衡,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頭暈、上腹不適、惡心、出冷汗,甚至嘔吐等暈車癥狀。而刮痧能夠活血祛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對于暈車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首先,閉目調神,讓身體肌肉盡可能放松,將注意力集中到頭頂,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頭頂的百會穴,力度適中,正時針與反時針各按揉30圈。可以緩解暈車、惡心、難受的情況。
內關穴,位于手掌內側手腕處橫紋正中上約2寸的地方,這個穴位通心,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的功能。按壓內關穴是治暈車最常用的***。
此外,也可以取新鮮生姜1片,或鮮土豆1片,貼于神厥穴,用傷濕膏蓋貼,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內關穴,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
合谷穴,位于人體的手背部位,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虎口處。按壓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腸,有非常好的緩解頭暈及惡心嘔吐作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處與脛骨前脊外一寸點的交叉部位。
按壓時需根據個人的耐受程度,按壓上述穴位1-5分鐘,當自己感覺到有酸脹感時就可停止。在乘車、乘船時出現暈車癥狀,***穴位也可緩解暈車癥狀。
暈車產生的眩暈感一方面使得前廳里的“水草”左搖右晃,使大腦“神經錯亂”,第二方面,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又東倒西歪,難以與大腦協調。但閉上眼睛后,可避免第二方面的暈車感,對暈車有所緩解。
具體做法是:在車上,將新鮮橘皮表面靠近鼻部,可適當擠壓,吸取橘皮噴射出的香霧,反復吸取,便可緩解暈車。
姜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絕佳的補品。但是,姜片還有治暈車的奇效。具體做法是:將姜片貼在肚臍眼上,用膠布固定好。此***簡單易學,卻可有效緩解暈車帶來的眩暈感。
風油精具有驅蚊止癢特別是提神醒腦的功效。乘車途中,可將風油精涂抹于太陽穴處可起到預防暈車的效果。
無藥之時,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扶手,減緩慣性對內臟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