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浪式蛙泳技術中,肩的動作軌跡是對稱的波浪型。也就是說,波浪呈對稱形起落,在呼吸后沒有突然的下落。腿的動作也很關鍵,一定要在恰當的時機配合上體的前沖,完成“貓撲”的動作。如果蹬腿太晚,雙肩會然下沉,在原本應該對稱的波浪上就會突然形成一個凹槽。
在傳統蛙泳技術中,移臂是在水下較深處進行的,從而造成了較大阻力。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用力使背部凹陷,就可以將上體提出水面,只有腰腿部還留在水中。這樣就使阻力大大減小。當手臂開始前伸時,背部從下凹轉為拱起。如果與蹬腿恰當地配合,就能產生較大的推動力。背部姿勢的這種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背部凹時,手快速而有力的內劃使頭和軀干高高地升起水面;而背部的上拱與蹬腿的配合使手和身體前沖。由于背部的下凹,使身體提起到足以向前撲躍的高度,然后開始蹬腿。
有一點非常關鍵,即在整個動作周期中,髖部幾乎沒有上下起伏。當然,有時上下起伏是難免的,但這正是大賽中冠軍和第五名的區別。如果髖部起伏,重心就會移動,這樣就造成了做功的浪費。而這種區別就造成了0.5到1秒的差距。
1、與傳統蛙泳的“劃水—蹬腿”配合節奏不同,波浪式蛙泳的配合節奏是“劃水—前沖—蹬腿”。前沖是波浪式蛙泳的獨特之處。它發生在劃水和蹬腿之間;手和前臂正好在水平面上并與水面平行快速前伸。2、劃水和移臂的開始部分背部下凹;前沖時背部上拱。3、波浪式蛙泳與傳統蛙泳的顯著區別在于,當身體持續向前滑行時,頭和軀干上部離開了水面。身體最寬的部分—肩部提出了水面。此外,雙肩拱起至幾乎碰到耳朵,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身體的流線型。4、前沖的動作好象運動員將自己的身體向前拋擲出去。背部的拱起有助于他在前沖中產生較大的推動力。5、正確的蹬腿時機是極為關鍵的。當手臂前伸到3/4時開始蹬腿。蹬腿的方向是直接向后,沒有向下的分力。6、完整的動作周期中,為了節省能量,并保持身體的動量,髖部上下起伏的幅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