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愛好者在做泳姿練習時,沒有正確的掌握泳姿的技術要求,在換氣這個環節沒有用髖部旋轉,因此在此環節會用腰部發力將上半身抬起來進行呼吸,導致腰部負擔過重,因此出現局部酸痛。
一部分游泳人群動作也沒有太大問題,因為自己本身腰不太好,這個時候實際上是有運動功能性障礙的,本身伸髖的功能受限,做款伸展的動作時會更多的用腰來發力,那么在換氣的環節,因為髖關節不能夠充分的打開,腰部就要過多的承擔向上抬起的任務,但是因為屈髖肌群的短縮抑制了伸髖肌群的發力,所以只要做這個動作腰部想不發力都不行。
要做到像魚般地打水,首要的就是腳踝的柔軟度。將腳尖打直,腳踝也打直的狀態下,這時腳尖不能變為彎曲。
兩腳上下輕松打水。如果這時腳踝變彎曲的話,就證明了腳的力量沒有放掉。不過即使這個動作做得很好,就說可以打水快速前進了的話,也還言之過早。
膝蓋不可以彎曲打水。彎曲的打水,推進力的方向是往下,只會造成水花四濺的。如果在練習時感覺到腿部酸痛的話,就是用膝蓋打水過度。不過,也不是說要一直膝蓋保持直直的打水,那樣也不對。
用口語來說,恰當地彎曲,慢慢地彎曲,不過不要讓膝蓋意識到彎曲地打水。直到由打水中體會出個中微妙地彎曲感覺。
要用大腿帶動小腿打水。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用大腿帶動地打水,總有一些像是機器人的味道,但是并不是要像機器人一樣的打水。要無意識般地打水。即,打水由大腿開始→帶動膝蓋→傳到腳踝、這樣的連動打水。
應該常有很多人在練完打水之后感到***的肌肉酸痛,那多半都是打水的動作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