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逢春節來臨,村里大街小巷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剁餃子餡的聲音,聽這聲音我們的口水就要流出來啦。那時候生活拮據,吃上白面饃饃就是一種奢望,餃子更是逢年過節時候的***品。不象現在餃子已經成了我們餐桌上常吃的食物,也很少聽到那熟悉而誘人的剁餃子餡的聲音啦,餃子超市里現成的,買到家里就可以下鍋。到飯店里叫上一大桌餃子親戚朋友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小小地奢侈一下已經是很平常的事。“素衣臺案前,巧手賽天工。雪花紛飛舞,皎月平空現。清水飄芙蓉,元寶落玉盤。饕餮世間味,最是此物鮮。”這種場景也只能在回憶中尋覓啦。
我還是喜歡吃媽媽給我包的餃子,記得那是中午放學我走進家門口就聞到一股餃子的香味。好香啊!那是熟悉的餃子的味道,媽媽不年不節的今天改善生活犒勞誰呢?我邊說邊咽了一下口水,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心想今天終于可以解解嘴饞了。瘋丫頭,上午在街遇見你班主任王浩然老師,說你個子長了不低,就是太瘦了,說你營養不良,讓給你做好吃了補補身子,趕緊來幫媽媽包餃子吧。我洗過手學著媽媽拿起一個餃子皮用小勺挖一些餡放在上面把中間捏一下,雙手一擠,呀!餡咋從旁邊露出來了呢媽媽。我急的頭上冒漢,看著媽媽已經包好好幾個大肚子將軍在那站著鄙視的看著我,我的眼淚直在眼里打轉,我趕緊用手去抹。哈哈看看媽媽的秀,我說餃子咋沒包好呀,原來把面都抹到臉上,別慌看媽媽咋包。媽媽一面給我講一面扶著我的手從皮的一角起,用大拇指和食指一面捏一面用左手往前推,一個像月亮的餃子在媽媽和我的合作下出生了。慢慢來得自己揣摩著才行,不能急于求成,得用心去做才行啊!我一邊揣摩著媽媽的話一邊用心去學。一會我手托著餃子在媽媽眼前來回晃動,看看包的行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我早已為***為人母,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餃子包得早已是爐火純青,不僅是老公,孩子就連我的朋友都喜歡吃我包得餃子。特別是“延津攝影之家”的群友們早就想來品嘗我的手藝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就開始從我開始買菜開始說起吧
今天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學學媽媽包餃子吃,說包就開始準備東西。騎車西街菜市場走起,來到市場中心,看好自己相中的洋蔥,老板給我秤三斤給您錢。秤兩塊姜,然后來到大肉區,站在肉攤前挑挑揀揀相中一塊里脊肉,讓老板秤過洗好用絞肉機絞成肉醬打包好。到干菜區買了餃子料,十三香,一切就緒騎車返回家。
到家把肉餡首先倒到盆子里,先用料酒把肉拌拌,除去腥味,然后放入鹽、醬油、十三香、餃子料、雞精、味精用筷子拌勻,切記這當中不要用油,偷偷告訴您,拌拌是讓肉餡先入味的哦!
用咱延津自種的小麥磨成的又筋又香的面粉,學著媽媽用瓢挖兩瓢面倒入盆中,和面水不熱不涼,用左手順著盆的圓圈開始往盆里倒水,一面用右手在面粉里來回攪動,一會功夫面粉在我手舞動下變成了面團,然后拿個鍋蓋把面蓋好醒一醒。
開始把洋蔥皮剝剝,切成兩半用水泡泡除去辣味,然后放到案板上手揮動刀子在洋蔥身上飛舞。半圓的洋蔥很快在我飛舞的刀下變成了一片片白花瓣轉眼又像珍珠在案板上閃閃發光,這時水份慢慢順著案角四周往外侵。我趕緊用事先準備好的一塊白布把餡用刀搓在里面,雙手把四個角掂起擰緊,趁著案板的一角雙手用力往外擠壓,洋蔥汁就會順著布的外面往下流,慢慢變成了滴,這樣說明餡就差不多了。
肉的香味撲鼻而來,我深吸一口氣,迫不及待的把肉和洋蔥拌在一起。倒入花生油,用手來回在洋蔥和肉中間穿行,用拳頭蠕蠕,五指伸開抓抓。為的是把餃子餡拌勻,不影響餃子餡的味道。這時面醒的也差不多了,用手拽一團放在案板上雙手交搓著,揉揉增加面的筋度。然后在案板上滑動,一團面立即在我變戲法下成了長條條,用刀切成小方塊,撒上干面,用手來回滾動一下,按平用小搟杖在面塊上雙手來回推動,圓而薄的餃子皮就在我手中搟好了。
左手拿著餃子皮,右手用筷子挖些餡放在皮上合攏,用大拇指和食指在中間捏一下,然后一擠一掬
,一個美而精致的餃子就在我的手中出生了。看!它們多像一個個威武的戰士雄赳赳氣昂昂守在崗位上,又像一個個金元寶讓你看的眼花繚亂。記得母親曾給我說過一個謎語“前面來了一群鵝,撲通撲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漲三次,一古腦兒趕上坡。”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母親那是餃子。我也曾說給我的孩子們,他們竟抓耳撓腮的費很大勁還是在我的提示下才猜了出來……
媽媽你又在包你的“鵝”呀,快點下吧我餓啦!,兒子放學一句話把我從沉思中喚了回來。一陣鍋碗瓢盆交響曲以后,一頓豐盛的餃子大餐擺在了餐桌上面。
現在我也是人母,媽媽也白發蒼蒼,已不再是年輕時的模樣。您把我養大,我陪您慢慢變老。媽媽,我會和您一樣,把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都裹在餃子里面,讓這個大家庭和和睦睦在我手中延續下去的!
作者簡介:袁志秀,晨輝公司下崗職工,喜歡文學,愛好攝影,延津美文攝影編輯,兼延津縣攝影家協會理事,延津縣作家協會理事。有《賣冰糕》《澆花生》等多篇作品被《大事月報》,品讀延津,延津美文攝影,延津文學等多家報刊和微信平臺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