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九時許,忻州市田家炳中學(忻州市第十中學)在校內(nèi)“田家炳事跡陳列室”舉行悼念儀式。原任校長賈福民,現(xiàn)任校長趙銀田,黨支部書記王世民,副校長焦云山、李金祥、劉立柱。學校中層干部,部分教師,逯家莊村民代表等出席悼念儀式。
“先生雖遠去,我們卻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叮嚀和期待……”在悼念儀式現(xiàn)場,全體參加悼念儀式的人員,在田先生遺像前,手持菊花,并默哀、致敬,深切緬懷這位充滿正能量傳奇色彩的老人,追思他對祖國以及忻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追思他留給后人無盡的精神財富。
據(jù)了解,時任田家炳中學黨支部書記、現(xiàn)任校長趙銀田是參加田家炳基金會活動最多,也是見田家炳先生最多的校領(lǐng)導,他為參加悼念的老師、村民,深情回顧了田家炳先生的生平,詳細介紹了先生捐資興教的感人事跡。
7月11日,忻州田家炳中學向田家炳基金會起草的《唁電》中寫道:驚聞田家炳先生辭世,忻州田家炳中學舉校哀痛,全體師生感念先生恩德,深為嘆惋。在此謹向先生親屬轉(zhuǎn)達誠摯的慰問,祈請節(jié)哀保重。先生一生愛國愛鄉(xiāng),履仁崇義,傾心注力支持國家教育發(fā)展,善行遍天下,恩澤惠神州。名標星座,功著千秋,善行懿德,與世長存。
教師籍曉芳說:“致敬田老先生,一路走好。忻州十中的好多優(yōu)秀學生都受過田老先生基金會的資助。愿田老先生像以他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一樣永遠照耀中國教育前行之路。”
據(jù)了解,2002年,忻州十中建校資金極度短缺,先生雪中送炭,慷慨捐資200萬元,資助學校建成圖書科技樓一幢。2004年9月,先生前來該校出席忻州田家炳中學掛牌儀式,先生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重教興學的美德,強烈地感染著每一位師生,給學校師生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年來,該校一直蒙受著先生和基金會的無私資助,參加德育論壇,參加校長研訓,拓寬了辦學思路,提高了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
田先生與忻州十中的歷史
在悼念儀式現(xiàn)場,參觀完“田家炳事跡陳列室”事跡后,忻州十中原任校長賈福民向在場人員講訴了關(guān)于田老先生生前給十中捐資助學的歷史。
與先生的相識、相交,緣于忻州十中的建校,當時由于資金極度短缺,校園建設(shè)工程開開停停,讓人很是揪心。正當忻州十中原任校長賈福民為資金短缺而苦苦發(fā)愁的時候,了解到香港實業(yè)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熱心捐資助教的事跡。2000年經(jīng)山西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秦良玉先生引薦,與香港田家炳基金會建立了聯(lián)系,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田家炳先生本人。2001年5月的一天,得悉先生在河北師范大學訪問的消息,賈校長立即購買了當晚去石家莊的火車票,到了石家莊已是午夜時分。他在候車室湊合了半宿,天一亮,就四下問路趕到了河北師大。幾經(jīng)周折見到田先生后,向先生敘述了貧困地區(qū)辦教育的艱難,干部職工捐資助學的義舉,先生被貧困地區(qū)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一腔熱誠深深打動,當即應(yīng)允捐助200萬元。
翌年5月,這筆捐款如數(shù)到了學校賬上,學校圖書科技樓的建設(shè)又能開工了。這期間,田老先生一直關(guān)注著工程建設(shè)情況。先生曾寫給了一封親筆信,筆力蒼勁,滿滿四大頁信紙上,除了開頭的寒暄,全部是說商討蓋樓的事宜,大大小小列出了11條。其中有一條是,先生看到大樓設(shè)計圖后,發(fā)現(xiàn)樓層沒有學生廁所,就叮囑我在修改設(shè)計圖的時候“為學生安全、方便計”,一定要在每層空出學生廁所的位置。
圖書科技樓建成后,為感念先生善舉,學校將樓內(nèi)圖書館命名為“田家炳圖書館”;并在當時市委市***的同意與支持下,根據(jù)與基金會達成的協(xié)議,學校將高中部更名為忻州田家炳中學。
2004年9月10日,85歲高齡的田家炳先生,不顧年邁由港抵忻,親自為先生慷慨捐資興建的田家炳圖書館落成剪彩,為忻州田家炳中學揭牌。那一天,學校三千余名師生及附近的市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整齊列隊在道路兩側(cè),翹首期盼,等候先生的到來。當一身布衣打扮的老人走到人們面前時,大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他與那位身價億萬、慷慨解囊的田家炳先生聯(lián)系在一起。先生在講話時,拍拍自己的口袋說:“我這個口袋很小,僅僅能拿出200萬元,對解決學校的辦學困難微不足道的,學校用我的名字命名,我感到受之有愧,希望這點捐助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有識之士來捐資興教,造福社會。”
那一天,田老先生不顧旅途勞頓,參加完揭牌剪彩儀式后,興致盎然地與師生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座談,并一次次欣然接受師生的邀請,與大家合影留念。短短的相聚,在師生們無比興奮與深深的留戀中結(jié)束了,但老人的舉手投足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位師生的心中。
學生們不會忘記,在那次座談會上,田老先生滿懷深情地講述了自己少年時求學的艱辛和青年時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當講到先生的父親臨終前對他的囑托時,老人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令聽者動容心驚。先生語重心長地與大家談人生、談理想,并勉勵學生們,要培養(yǎng)品德,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他說:“一個人首先要學會做人,品行端正,誠實守信,這是做人的根本。”
語文教師們不會忘記,當他們剛伸出手,老人的手已緊緊地握住了他們。他告誡老師們,要教學生學好語文,要讓學生知道,“身為中國人,必須先學好中華文化,繼承并發(fā)揚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
作為校長,賈福民更不會忘記,臨行前先生拉著的手,反復叮囑,由于時間很緊,田先生在師生座談會上對高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shè)問題,講的不是很多,希望學校把德育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讓學生“重德行,重德育,做對社會有益的人。”其言也真,其情也切。田先生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重教興學的美德,深深地烙印在賈校長的心中。
當時的忻州市市委書記呂德功滿懷深情地送走田先生后,親自安排媒體,要把田先生的忻州之行,做全面的報道,配發(fā)深刻的評論,在大力宣揚田先生履仁崇善的高風亮節(jié)的同時,號召全市人民要以田先生為榜樣,用實際行動掀起尊師重教熱潮,為實施科教興市戰(zhàn)略再立新功。
十幾年來,忻州十中師生在先生愛國崇善的人格魅力、兼濟天下的博大胸襟的鼓舞下,時刻牢記先生的囑托,學校領(lǐng)導站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忘我地開展工作,教師們秉承履仁崇善的宗旨辛勤地培育學生,學生懷著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地學習知識。學校堅持“關(guān)注學生個性發(fā)展,關(guān)愛學有困難的學生,關(guān)心家庭貧困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成功”、“為每一個貧困家庭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就是最好的扶貧”的辦學信念,不斷完善教學管理的內(nèi)容、***和手段,努力探索人才培養(yǎng)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基礎(chǔ)設(shè)施、教育管理、教學成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高,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輸送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學校被評為山西省示范高中,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節(jié)約型公共機構(gòu)示范單位”、“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學校”、“山西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單位”、“山西省綠色學校”、“山西省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山西省衛(wèi)生先進單位”等近30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連年獲得“忻州市高中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辦學效益日益提高,呈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先生的善行懿德,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激勵我們立德修身,奮發(fā)圖強,高擎知識的火炬,照亮智慧的殿堂,為教育事業(yè)奮斗不息,為民族復興樂育棟梁。
悼念田家炳先生
田家炳基金會:
驚聞田家炳先生辭世,忻州田家炳中學舉校哀痛,全體師生感念先生恩德,深為嘆惋。在此謹向先生親屬轉(zhuǎn)達誠摯的慰問,祈請節(jié)哀保重。
先生一生愛國愛鄉(xiāng),履仁崇義,傾心注力支持國家教育發(fā)展,善行遍天下,恩澤惠神州。名標星座,功著千秋,善行懿德,與世長存。
2002年,我校建校資金極度短缺,先生雪中送炭,慷慨捐資200萬元,資助我校建成圖書科技樓一幢。2004年9月,先生前來我校出席忻州田家炳中學掛牌儀式,先生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重教興學的美德,強烈地感染著每一位師生,給我校師生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年來,我校一直蒙受著先生和基金會的無私資助,參加德育論壇,參加校長研訓,拓寬了辦學思路,提高了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
在忻州田家炳中學的發(fā)展史上,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愛國崇善、博施濟眾的田老先生。我校定當以堅定的信念與飽滿的熱情,弘先生之道,揚先生之德,樹學高身正之懿范,育品端學優(yōu)之棟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先生仁德山高水長,先生精神永放光芒。
忻州田家炳中學全體師生沉痛哀悼田家炳先生!
山西忻州田家炳中學敬唁
2018年7月11日
田家炳先生事跡
田家炳一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業(yè),自24年前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以來,迄今為止他已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于中國的教育、醫(y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yè)。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達90%
在全國范圍內(nèi)他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學校及幼兒園、大約1800間鄉(xiāng)村學校圖書室。
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qū)W院遍及所有省級行政區(qū),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他曾說:“我的學歷低,但是,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我畢生希望所在”
來源:晨報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