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中國的360行里,唯一沒有受到宏觀經濟影響的,也就是娛樂行業了。
難道明星的出場費跟社會經濟指數成反比?2016年中國經濟開始步入最低潮,而明星片酬也達到新高!
根據報道,王寶強要求法院分割財產包括:9套房屋,其中包括美國洛杉磯的一處房產,多家公司股權、出資,一輛寶馬x5轎車、一輛賓利轎車,愛馬仕、LV、香奈兒、GUCCI、PRADA、迪奧、范思哲、芬迪、TIFFANY等品牌的珠寶、首飾、名表、包、服飾等,此外還有存款、股票、理財產品、保險、原創設計品牌等。
短短七八年,王寶強從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因拍戲走紅就能賺到如此天量財富,確實讓人驚嘆!
演員,古代叫戲子。是專門供達官貴人娛樂消遣之用,地位低下,處于九流中的“下九流”,有句俗話叫“***無情,戲子無義”,說這句話并不是妒忌她們今日的地位,而是說這些人永遠都只會逢場作戲,她們真實的“人生不可能如戲”般打動你。這次王寶強的離婚鬧劇就是最好的說明!
中國曾經確實也有演員這個職業。88年《西游記》,六小齡童拍戲的酬勞是每集70到80元,扮演觀音菩薩的左大玢透露她酬勞是每集57元。她還說:那時候演員都很單純、很敬業,從不計較酬勞,也不存在耍大牌,就像把戲演好”。
同樣是演戲的,在懷柔、橫店門口還有很多等飯吃的底層群眾演員們,她們仍然在為每天管盒飯的50-100元“片酬”而努力著,他們的盼望著可以多演幾次死人,或者冬天演赤膊大漢夏天演重裝兵士,這樣拿的錢多一點。
中國目前最缺的就是公平的市場。某實業老板辛辛苦苦辦工廠,一年掙的錢還不如他老婆炒一套房子掙的錢多,他憑什么還去踏實做實業?中國的傳統制造業就是這么完蛋的。
某工廠辛辛苦苦做研發,產品還沒有申請專利,隔壁工廠早就靠山寨做大了,大家憑什么還去做自主品牌?“中國制造”就是這么變成了山寨貨的。
水木然認為,中國的企業家不需要創新也能做大做強,就如同現在的演員不需自我修養也能大紅大紫是一樣。
電視里的戲子叫明星,網絡上的戲子叫網紅。網紅雖然不拿片酬,但照樣日吸百金。兩者的運作邏輯如出一轍:她們脈脈溫情、甜言蜜語,編織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指鹿為馬是必修課,提高身價是基本功。學歷、文憑、***是為了給自己貼標簽。如果你認真,那你就輸了。
她們的真正目的是引導消費新潮流:草根→美女→潮人→網紅→商家。世上哪有真情在,宰你一塊算一塊,某網紅的網店年銷售額竟然在可以達到2億人民幣以上,還需要再接再厲。沒辦法,如今中國是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而且“網紅”和“明星”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某富二代的女友就不用說了,某明星的新女友也不用說了。
中國就是笑貧不笑娼,不管你是賣身還是賣笑,只要能夠換來票子,你就可以光彩照人。所以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想炒作和包裝自己,甚至很多小姐把自己包裝成明星、網紅、模特,原來一晚上500,現在一晚上20000,小姐也需要與時俱進,玩轉“互聯網+”,這就是新時代的“逼良為娼”。
明星有觀眾,網紅有粉絲。她們逢場作戲,大家花錢找樂,僅此而已。還是葛大爺(葛優)看的明白:戲子,就是讓人耍的!讓你笑你就得笑,讓你得哭你就得哭。而對老百姓來說,這叫“沒錢窮燒”。
中國正處于轉型時期,互聯網變革的洪流又讓人們惴惴不安,人們都在尋找精神依托,很多固化的思想糟粕都在等待打破,人們需要填充營養和價值,可而這恰恰也是中國崛起的最佳機遇,我們需要能夠給國人做正確價值導向的“名人”。而恰恰社會上又非常缺少這種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擔當、有正能量的名人太少了,以至于整個社會思想秩序一片混亂。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正是因為沒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網紅被爬到了時代之巔,因為他們都屬于稀缺的“生產要素”,這叫錯位填充!負面影響將非常深遠。
而傳統產業的衰退,又讓熱錢加速流動到文化、互聯網等虛擬產業,即使現在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娛樂工廠生產和批發“明星”速度還是遠遠慢于熱錢的涌入速度,在這種供求關系之下,必然會產生“明星”的價格泡沫。
不過我從來不看那些娛樂節目,因為我覺的就像看耍猴差不多。
而每一位掏錢買票的觀眾、每一位轉發點贊的網友,都在不斷地用喝彩聲和錢財吹大這個泡沫,都在為這條惡性循環加速助推!
有什么樣的品味,就有什么樣的作品;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企業家;有什么樣的國民,就有什么樣的國家。這是基本規律。
曾經,農民構成了這個國家的絕對主體。所以春晚要放農民口味的小品相聲,CCTV黃金時段播放的是《鄉村愛情》。趙本山紅了20多年,說明它迎合了中國兩代人的需求,他的徒弟小沈陽卻只能繼續紅一陣,說明我們的品味提升了。
后來,鄉村青年有了文化和見識,開始到城市里追趕流行。他們打開電視為選秀明星投票,無數人同時守著電視為一個年輕的聲音離開或留下而焦慮糾結。如何找出這個國家“最好”的歌手,全國人民已煞費苦心了很多年!
而讓我痛心疾首的是:在文藝作品日益豐富、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互聯網新媒體如此繁榮的今天,中國人曾經輝煌的主流文化,始終還沒有成為主流!
當電視里的節目再你我不再能看懂、當互聯網的流行語讓你我捉摸不透、當引導社會思潮的東西你和我再也無法解讀時。我不得不思考:中國精神在哪里?中國復興從何談起?
中國真的需要好作品,但演員的高片酬嚴重限制了好作品的誕生,因為錢都裝到了明星腰包,其它環節都是能省則省。如今整個娛樂產業中,各個環節都在推動演員片酬的泡沫,這有點像地價與房價之間的關系。
有人說娛樂圈本來就是自娛自樂,觀眾和演員,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又沒有違法什么國家紀律,管的著嗎?
但是,就像一位網友(錦潤一民)所說的那樣:
一個環衛工夜里零點上班,一天要干十五個小時左右;
一百個環衛工,甚至一萬個環衛工也頂不上一個王寶強;
論對社會貢獻,沒有一個王寶強,社會運轉會很正常;
如果沒有這一萬名環衛工,社會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難道沒人發現嗎?中國的戲子已經上天入地了嗎?
一集電視劇正常可賣大幾百萬,幾十集是多錢昵?
當然,最后所有的費用都會從電視臺轉嫁給廣告商,最終傳導到商品價格上來,羊毛出在羊身上,全民買單吧!
(來源:人民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