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元亨利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元亨利貞紫薇在線排盤系統(tǒng)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亨利貞,是乾卦之四德。
通常認為語出《易經(jīng)》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睂嶋H在《易經(jīng)》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xiàn)了相當(dāng)多次。
“元亨利貞”,往往被解釋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p>
元亨利貞之“利”
最大的“利”是“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精神和物質(zhì)都得到按需分配的滿足,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能合乎道義,持盈保泰,維持一種高度的和諧狀態(tài),即人與自身、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利者,義之和也”(在利益面前要考慮到義,符合義的就取,不義之財就堅決不受。
元、亨、利、貞是《周易》里的,用作序數(shù),說白了就是甲、乙、丙、丁。
詳細釋義:
1、元(拼音:yuán)是漢語通用規(guī)范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頭部突出的側(cè)立的人形,本義即人頭。頭位居人體最高處,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來表示天地萬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
2、亨拼音是hēng,pēng,在金文中是一個字字形像盛食物的器皿。篆文分為兩個字。亨本音是xiǎng,是進獻的意思,后此意寫作“享”,專門表示享受。亨引申意為通達、順利,讀hēng。亨還有燒、煮等意,讀pēng,此意后寫作“烹”。
3、利(拼音:l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guī)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刀割禾來反襯刀的鋒利,本義指刀、劍鋒利。刀口鋒利切割速度就快,由這一點又可引申為速度快。對于刀,自然是越鋒利越好,故引申為順利、便利。
4、貞(拼音:zhē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guī)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貞最早和“鼎”是同一字,“鼎”在卜辭借用為貞卜的貞。后來在“鼎”的基礎(chǔ)上加“卜”分化出“貞”。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辭記事之總符號.各卦出現(xiàn)「元亨利貞」四
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貞」,「亨利貞」三字者;有「元亨」,「元貞」,「亨利」,「亨貞」,「利貞」二字者:有「亨」,「利」,「貞」一字者,亦有無「元亨利貞」4.《易.干》之〈文言〉,〈彖〉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將「元亨利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三6.向來學(xué)者對「元亨利貞」之闡述眾說紛紜,但所論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則或人倫道德法則.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學(xué)義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試著從干,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貞」四字,經(jīng)由《易程傳》的解釋,來探究程頤易學(xué)思想之特質(zhì).
「干,坤,屯,臨,隨,無妄,革」七卦卦辭之「元亨利貞」,在程頤很審慎闡述之下,可合并其意義有三:干之「元亨利貞」是天道,君道,陽,有剛健之德,四者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22,是創(chuàng)生萬物的原動力,有「始,長,遂,成」之義.坤之「元亨利貞」是地道,臣道,陰,是柔順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與干同為天地之道,陰陽之本,但干為主,坤是從.「屯,臨,隨,無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與「利于貞正」,與乾坤兩卦「元亨利貞」意義有所不同.五卦「元亨利貞」四德,雖有異于乾坤,但各有其特質(zhì),如屯卦有「始生」之德,無妄卦有「至誠」之德,隨卦有「從」之德,革卦有「變」之德,臨有「大」之德,此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貞正,則必能大亨.
關(guān)鍵詞:程頤,易經(jīng),卦辭,元亨利貞
前言
《易程傳》是伊川先生以一生五,六十年的心力所完成之精典杰作1.從易學(xué)發(fā)展史來看,《易程傳》是伊川先生承繼王弼易學(xué)***論,使義理派的易學(xué)研究2,能邁向嶄新的里程碑3;從宋明理學(xué)而言,《易程傳》以闡述《周易》的義理,來揭示伊川先生對自然,政治,人生,道德等哲學(xué)的觀點,是以《易程傳》是探索伊川先生思想理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辭記事之總符號.各卦出現(xiàn)「元亨利貞」四
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貞」,「亨利貞」三字者;有「元亨」,「元貞」,「亨利」,「亨貞」,「利貞」二字者:有「亨」,「利」,「貞」一字者,亦有無「元亨利貞」4.《易.干》之〈文言〉,〈彖〉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將「元亨利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三6.向來學(xué)者對「元亨利貞」之闡述眾說紛紜,但所論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則或人倫道德法則.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學(xué)義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試著從干,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貞」四字,經(jīng)由《易程傳》的解釋,來探究程頤易學(xué)思想之特質(zhì).
程頤對「元亨利貞」四德闡述
《易程傳.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其為書也,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wù)之道也」,此為程頤對《周易》之價值,予以極高之肯定,他認為《易》理是隨時變易,非一成不變,須依時境變遷,乃能掌握《易》理,同時他也認為《易》理無所不包,即萬物萬事之理皆在其中,由此可得知天理幽明之故,事物之情,與開物成務(wù)之道.《易》學(xué)中的理象,程頤認為是合一,《易程傳.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說明以理為體,以象為用,以至著顯形的象,去探尋至微無形的理,則無所不得7,這種「因象明理」,「以理解易」的***,與僅談象數(shù)不談義理的象數(shù)派是有所不同,與王弼「得意而忘象」有所區(qū)別8.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象辭之綱領(lǐng),凡《周易》言義理無不由此四字推衍闡發(fā).由于干,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之卦辭有連用「元亨利貞」四字,雖其中有添加一些言辭來解釋其卦義,但仍有每一卦特殊的意義.《易程傳》對這七卦,不論是從取義或取象的層面來說,各有不同的論述,由此可看出程頤對「元亨利貞」有不同的見解.在此約略可歸納為六項.
干體剛健
干(干下干上)「元亨利貞」,卦辭僅四字,〈文言〉首先為「元亨利貞」作詮釋9:「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10,此為以倫理道德來解析「元亨利貞」,是依人道來說的.
《周易.干.彖》:「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干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此以天道有「元亨利貞」四德能生成萬物,使萬物各正性命.
《子夏易傳》:「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干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開通諧和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干而行四德,故曰干:元亨利貞矣.」11,此除為「元亨利貞」作個別解釋外,仍以干具有「元亨利貞」四德,能創(chuàng)生萬物,而君子欲效法「干」體而使人事能開通諧和貞固.
程頤在前賢剖析「元亨利貞」的成就之上,又作更明確的闡述,其對〈干〉「元亨利貞」的意義,概括可分為三點:干體剛健-《易程傳.干》:「干,天也,天者天之形體,干者天之性情.干,健也,健而無息之謂干.」12,干是天之象,天日夜運轉(zhuǎn)不息,終年不渝,常保有其剛健之性,是以程頤以「天行健」之「健」來釋「干」意.干是天道-《易程傳.干》:「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干.干者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為父,為君」.干卦純陽,體現(xiàn)剛健之道,以天而論,其運轉(zhuǎn)必有遵循的規(guī)則,即「天道」,天都不能違背其道,何況是萬物而天下之理皆是由此而出13,是以它是宇宙自然的主宰,是萬物生成之始,它的屬性是陽剛,有如一家之父,一國之君,同時它的功用有如鬼神變化無窮.「元亨利貞」是干道生成萬物的步驟-《易程傳.干》:「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干體既為剛健之德,而剛健之德又何以顯現(xiàn)其作用與功能前賢就以「元亨利貞」來解釋之,但「元亨利貞」四字抽象非具體,古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程頤將它看作萬物生成的步驟.首先干有始生萬物之德,萬物經(jīng)由「云行雨施」就能長養(yǎng)順?biāo)?最后成實14.這種成長的步驟,看來到此就終結(jié),其實它仍是循環(huán)不已,生生不息.這也就是干體「元亨利貞」的特性,其它卦雖有「元亨利貞」四字,但無其作用與力量,此為程頤特別認為「唯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
綜歸上述程頤對「干」認定,是取象于天的性質(zhì),它是剛健,而不是取象于天的形體,而以「元亨利貞」來說明天道對萬物成的狀況,但有人以春夏秋冬的交迭來說明「元亨利貞」,也有將「元亨利貞」運用在人事上,說成為仁義禮智四德15,這種說解是程頤未有強調(diào)的.
坤體柔順
坤(坤下坤上)「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卦辭有廿九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多廿五字,其實「牝馬」,「君子」,「得朋」,「喪朋」均就人物來說明坤道,此較之干卦的義理更為清晰.程頤對坤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各分為三點:坤德柔順-《易程傳.坤》:「坤,干之對也,四德同,而貞體則異.干以剛固為貞,坤則以柔順為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日牝馬之貞.16.乾坤同有「元亨利貞」四德,但貞體各異,干以剛固為貞,坤以柔順為貞,坤為地之德性,其內(nèi)容為柔順,承天而行,以柔順來應(yīng)干,牝馬有柔順健行之德,故取其象以明坤卦柔順之性.坤是臣道-《易程傳.坤》:「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合坤德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于事者臣之職也.」,此為以君臣人事論坤道.坤具備「元亨利貞」四德,但須有牝馬之貞,這樣所往才能有利;坤是從命,有完成干命的責(zé)任,因此它是任重道遠;牝馬的德性即是良臣的品格,能完成君主的重大使命,又能謹守臣道,不叛其君.在強化尊卑等級的觀念中,程頤對君臣之責(zé)有嚴密的劃分,尤其強調(diào)人臣之道要做到謙恭自牧,竭其忠誠,致力才能,有功有善歸之于君,有困艱則臣要挺身戮力,不得明哲保身.以陰從陽論坤義-《易程傳》:「陰,從陽者也,待唱而和,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后乃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西南陰方,東北陽方,陰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于常則貞,是以吉也.」,程頤認為干是陽是主,坤是陰是從,陰順陽而居后是正道,若陰先陽在前則會有所迷悟,是以能以先陽后陰為常道,則必得其貞吉.程頤還以「氣」來解釋陰陽造化之功,干為陽氣,坤為陰氣,陰陽本屬不同方位,若陰從陽,雖離喪其朋類,但卻有生化萬物之功,此說與孔穎達將陰陽以人事來論,是有所區(qū)別17.
屯難盈滿
屯(震下坎上)「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辭有十二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僅多八字.「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這是以人事而言,當(dāng)在險難時,不得貿(mào)然前往,必須認清時勢,能立君以建立有效的統(tǒng)治秩序,這樣才能亨通.此較之于干卦,其義理更為清澈.程頤對屯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三點:屯有萬物始生之道-《易程傳.屯》:「屯,〈序卦〉曰:『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萬物始生,郁結(jié)未通,故為盈塞于天地之間,至通暢茂盛,則塞意亡矣.天地生萬物,屯,物之始生,故繼乾坤之后.」,此以〈序卦〉來說解「屯」義有萬物始生之道18.屯是乾坤二卦始交而產(chǎn)生的第一卦,正象萬物始生,充塞于天地之間,在古人看來,天地開始產(chǎn)生萬物,萬物是處于一片混沌之中,阻塞郁結(jié),未有亨通,這時候的狀態(tài)就是「屯」.屯有屯難之意-《易程傳.屯》:「以二象言之,云雷之興,陰陽始交也.以二體言之,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陰陽相交,乃成云雷.陰陽始交,云雷相應(yīng)而未成澤,故為屯;若已成澤,則為解也.又動于險中,亦屯之義.陰陽不交則為否,始交而未暢則為屯,在時則天下屯難,未亨泰之時也」,此以卦象來說解「屯」義.屯卦之下卦為震,震義為動,上卦為坎,坎義為險,動而遇險,動在險中,是以屯有屯難之意,屯難以人事而言,是事業(yè)開始的難,不是長期累積的難,只要能固守貞正,能建立統(tǒng)治的秩序,則必能化難為易.屯有大亨之道-《易程傳.屯》:「屯有大亨之道,而處之利在貞固,非貞固何以濟屯」,屯之四德不同于干之四德,干之「元亨利貞」是天之道,自然規(guī)律,它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利.而屯之四德是就社會人事的規(guī)律而言,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二義,即「大亨」與「宜貞固守正」,屯雖有大亨之道,但必須堅守貞正,這樣才能達到順利通暢的境界.19.
四,隨時變革
隨(震下兌上)「元亨利貞,無咎」,卦辭僅六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僅多二字.「無咎」是說明隨能得其正道,就能無悔咎,此從人事而言.程頤對隨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二點:隨有跟從之意-《易程傳.隨》:「隨,〈序卦〉:『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夫悅豫之道,物所隨也,隨所以次豫也」,此以〈序卦〉來說解「隨」義;又曰:「為卦,兌上震下,兌為說,震為動,說而動,動而說,皆隨之義,---又震為雷,兌為澤,雷震于澤中,澤隨而動,隨之象也」,此以卦象來說解「隨」義;又曰:「干之上九來居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干之上,陽來下于陰也,以陽下陰,陰必說隨,為隨之義」,此以卦變說解「隨」義20.程頤以為「隨」的含義,有物從己和己從物兩方面,凡是人君之從善,臣下之奉命,學(xué)者之徙義,臨事而從長,都是「隨」義.隨道要以貞正為本-《易程傳.隨》:「隨之道,可以致大亨也…隨得其道則可以致大亨也…隨之道,利在于貞正,隨得其正,然后能大亨而無咎.失其正則有咎,豈能亨乎」,此將隨卦「元亨利貞」分為「元亨」和「利貞」來解說,不論是以己隨物或以物隨己,必須以貞正為前提,然后才能大亨無咎.程頤認為要大亨無咎,固然要以貞正為本,但不能忽略「時」.21.為隨而不大通,是逆于時;相隨而不為利正,則有災(zāi)禍,因此能得時,則必會大通利貞,無殃禍發(fā)生.
革(離下兌上)「已日乃孚,元亨利貞」,卦辭有八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多四字.變革之事,難以一時見效,使民遽信,須隔多時,等到功績已顯,則此時人心乃能信從,此為「已日乃孚」之意,亦是就人事而論.程頣對革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兩點:革有變革之意-《易程傳.革》:「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為物,存之則穢敗,易之則清潔,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后,受之以革也.」,此以〈序卦〉來說解「革」義;又曰:「為卦,兌上離下,澤中有火也.革,變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滅火,火涸水,相變革者也.火之性上,水之性下,若相違行,則睽而已.乃火在下,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滅息者也,所以為革也.」,此以卦象來說解「革」義.一般人可與習(xí)常樂成,難與適變慮始,但事物發(fā)展絕不會一成不變,必會有盛衰興亡,若不實時變革,則弊端無窮,是以革卦之意,首重在隨時變易.革道要以貞正為本-《易程傳.革》:「弊壞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而利于正,道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無變動之悔,乃悔亡也.革而無甚益,猶有可悔也,況反害乎」,程頤將變革視為事物獲得新生和發(fā)展的必要,若變革得當(dāng),則無悔咎,若變革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是以變革是重大之事,必須有其人,有其才,有其時,有其位,審慮慎動,而后才可無悔,而「人,才,時,位」都要貞正,若有偏差則貽害無窮.
天下之理未有不動而能恒者,動則終而復(fù)始,恒則不窮,是以隨時變易,乃為常道.程頤論《周易》極為重視時之變易,故此將隨革兩卦相提并論,以顯現(xiàn)兩卦的密切性.
五,監(jiān)臨民事
臨(兌下坤上)「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卦辭十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多六字.漢代象數(shù)易學(xué)以代表八月的觀卦()與臨卦是互反相綜,根據(jù)陰陽互相消息而形成勝負的道理,所以便是「八月有兇」.程頤對臨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兩點:臨有大臨之義-《易程傳.臨》:「臨,〈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蠱者事也』,有事則可大矣,故受之以臨也.韓康伯云:『可大之業(yè),由事而生』」,此以〈序卦〉來說解「臨」義;又曰:「二陽方長而盛大,故為臨也;為卦,澤上有地,岸也,與水相際,臨近乎水,故為臨.天下之物,密近相臨者,莫若地與水,故地上有水則為比(),澤上有地則為臨也.」,此以卦象來說解「臨」義;又曰:「臨者,臨民,臨事,凡所臨皆是.在卦,取自上臨下,臨民之義.」,此從民事上來說解「臨」義.臨道要以貞正為戒-《易程傳.臨》:「臨之道,如卦之才,則大亨而正也.二陽方長于下,陽道向盛之時,圣人豫為之戒曰:『陽雖方長,至于八月,則其道矣,是有兇也』,大率圣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則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久.若既衰而后戒,亦無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于盛也.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而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程頤將「元亨利貞」分為「元亨」與「利貞」,且以人事的盛衰來說明圣人有先知灼見,能防后患于未然,也僅有富安驕奢,樂不思蜀者,才有禍亂降臨.程頤有「圣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之感言,蓋有鑒于北宋中葉的亂象.是以國君監(jiān)臨天下,不可剛愎自用,要能推心置腹擇取天下之善言,任用肝膽相照之賢者,一切的朝政能達到亨通貞正,如此才能有安和樂利的盛世.
六,至誠無妄
無妄(震下干上)「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卦辭有十四字,較干卦「元亨利貞」多十字.「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是若因任人的私意而動,而不因順自然而動,就是不正,有災(zāi)害,這是不利所往,此就人事而論.程頤對無妄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三點:無妄是天理的本質(zhì)-《易程傳.無妄》:「無妄,〈序卦〉:『復(fù)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復(fù)者反于道也,既復(fù)于道,則合正理而無妄,故復(fù)之后受之以無妄也.」,此以〈序卦〉來說解「無妄」義;又曰:「為卦,干上震下.震,動也,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欲則妄矣.無妄之義大矣哉」,此以卦象來說解「無妄」義.干是天道,有「元亨利德」四德,震是動,應(yīng)天而動,不因人而動,即是順應(yīng)自然而動,不因任人為而動,由于順應(yīng)自然而動,就可無往不利.程頤在人性論提出天理與人欲,認為順天理而動則無妄,反之,動以人欲則妄,是以在人性道德修養(yǎng),要以天理為本,人欲為末,要損人欲以復(fù)天理.無妄是至誠-《易程傳.無妄》:「無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乃無妄也,人能合無妄之道,則所謂與天地合其德也.」,此語與〈中庸〉:「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相契合,此欲人能法天之真誠,以達到人事之無妄,即所謂「天人合一」.程頤明確把「無妄」解釋為「理之正」,「天之道」,以天理的至誠無妄來說明天理的自然無為及無人為邪心的性質(zhì),這是程頤以義理解《易》的具體體現(xiàn).無妄有大亨之理-《易程傳無妄》:「無妄有大亨之理,君子行無妄之理,則可以致大亨矣.…法無妄之道,利在貞正,失貞正則妄也.」,此就人事而言,程頤將「元亨利貞」分為「元亨」與「利貞」.天道是無妄,君子能行無妄之道則可得其貞正大亨.茍有邪心,不合正理,則為虛妄,將有災(zāi)禍臨身.
結(jié)論
「干,坤,屯,臨,隨,無妄,革」七卦卦辭之「元亨利貞」,在程頤很審慎闡述之下,可合并其意義有三:干之「元亨利貞」是天道,君道,陽,有剛健之德,四者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22,是創(chuàng)生萬物的原動力,有「始,長,遂,成」之義.坤之「元亨利貞」是地道,臣道,陰,是柔順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與干同為天地之道,陰陽之本,但干為主,坤是從.「屯,臨,隨,無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與「利于貞正」,與乾坤兩卦「元亨利貞」意義有所不同.五卦「元亨利貞」四德,雖有異于乾坤,但各有其特質(zhì),如屯卦有「始生」之德,無妄卦有「至誠」之德,隨卦有「從」之德,革卦有「變」之德,臨有「大」之德,此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貞正,則必能大亨.
「元亨利貞」四德,除了有上述不同的意義之外,程頤還以為「元」可包「亨利貞」,猶如「仁」可包「仁義禮智」23,因為程頤以為「元有君長之道」,「元者物之先也」,「元者善之長」,是以可概括「亨利貞」,這種說法對宋朱熹,呂祖謙及近人熊十力影響很大24,由此可知,程頤極為看重「元亨利貞」之「元」德.
五,參考書目及期刋論文
二程集程顥,程頣臺北漢京民國72年6月
二程哲學(xué)體系龐萬理北京航天大學(xué)1992年12月
中國思想史錢穆臺灣學(xué)生民國81年2月
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論叢(五)錢穆臺北東大民國73年8月
中國哲學(xué)原論(原道篇〈二〉)唐君毅臺灣學(xué)生民國75年10月
中國哲學(xué)史新編(第五冊)馮友蘭臺北藍燈民國80年12月
宋明理學(xué)研究張立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1985年7月
安明理學(xué)史侯外廬,邱漢生北京人民1984年4月
宋明理學(xué)(北宋篇)蔡仁厚臺灣學(xué)生民國73年9月
近思錄詳注集評陳榮捷臺灣學(xué)生民國81年8月
易學(xué)哲學(xué)史(中)朱伯昆北京北京大學(xué)1988年11月
易程傳程頤臺北文津民國79年10月
周易的自然哲學(xué)與道德函義牟宗三臺北文津民國77年4月
周易古史觀胡樸安上海古籍1989年1月
周易縱橫談黃慶萱臺北東大民國84年3月
周易研究史廖名春,康偉學(xué)湖南湖南1991年7月
程顥程頤理學(xué)思想研究潘富恩,徐余慶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1988年11月
讀經(jīng)示要熊十力臺北廣文民國64年元月
程頤易學(xué)的特點及其在中國易學(xué)史上的地位蔡方鹿周易研究總第19期1994
年
伊川《易傳》戴君仁民主評論第12卷第8期1961年4月
關(guān)于二程的《易》學(xué)思想及其它張豈之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1981年第2期
周易程氏傳思想研究金春峰中州學(xué)刊1989年第4期
作者聯(lián)系***:住宅-臺灣省臺南市東區(qū)崇德一街94號(06)2893805
服務(wù)學(xué)校-國立高雄餐旅學(xué)院通識中心(07)8060505轉(zhuǎn)1845
電子信箱-tsai@mail.nkhc.edu.tw
*蔡鴻江1953年生,國立高雄師范大學(xué)國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yè).國立高雄餐旅學(xué)院通識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晉系青銅器研究,春秋三傳及周易等
1伊川先生作《易程傳》之因,可由《易程傳.序》得知:「圣人之憂患后世,可謂至矣,去古
雖遠,遺經(jīng)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傳言,后學(xué)誦言而忘味,自秦而下,蓋無傳矣.予生千余載
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將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傳所以作也」.
2《周易》原為占筮之書,是古人依據(jù)其卦象和卦辭爻辭來推斷人事的吉兇.戰(zhàn)國時期,儒者為
《周易》作傳,有《十翼》之作.漢代易學(xué)盛行,有談卦氣,陰陽災(zāi)變的象數(shù)派,如孟喜,京房,
董仲舒,荀爽,鄭玄,虞翻;有以《易傳》解經(jīng),取人道教訓(xùn)之義的義理派,如費直,陸賈,韓
嬰,王肅;有以道家黃老之學(xué)解釋《周易》的玄學(xué)派,如嚴君平,揚雄,魏伯陽;三派中以象數(shù)
派影響最大.魏晉南北朝玄學(xué)思潮流行,王弼,韓康伯等人常以老莊解易,使得易學(xué)趨向于玄學(xué)
義理派.唐代孔穎達,李鼎祚采輯前賢之言,能綜合象數(shù)玄學(xué)之說,使得易學(xué)產(chǎn)生融合.宋代易
學(xué)興盛,有陳搏,周敦頤,邵雍等象數(shù)圖書派;胡璦,程頤,張載等義理派,而程頤是偏重于取
義,是理學(xué)派的易學(xué)體系.
3程頤易學(xué),基本上是承繼王弼以義理解《易》的方式,但反對王弼以老莊玄學(xué)思想來闡釋《易》理,能以儒理發(fā)揮《易》道;同時也批判漢易學(xué)家論《易》,僅談象數(shù)而不及義理.是以程頤主張《易》是載道之書,天地之理在《易》之中,能盡天理則能明《易》道;同時也提倡「理體象用」的觀點,以為「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數(shù)」,象數(shù)即在"理"中;程頤還常以「引史說易」,使倫理道德政治興亡與《易》理相結(jié)合.上述諸點,均是程頤為宋代易學(xué)展現(xiàn)新的風(fēng)貌.
4有「元亨利」是蠱卦.有「元利貞」是損卦.有「亨利貞」是蒙,需,同人,離,咸,恒,
遯,兌,渙,小過,既濟十一卦.有「元亨」是大有,升,鼎三卦.有「元貞」是比卦.有「亨
利」是噬嗑,賁,復(fù),大過,巽,未濟六卦.有「亨貞」是困,旅,節(jié)三卦.有「利貞」是否,
大畜,大壯,明夷,家人,蹇,漸,中孚八卦.有「亨」是小畜,履,泰,謙,坎,豐,震七卦.
有「利」是訟,豫,剝,解,益,夬,歸妹七卦.有「貞」是師,頤二卦.無「元亨利貞」是觀,
晉,睽,姤,井,艮六卦.
5:《易.干.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喜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
足以長人,喜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
此將「元亨利貞」作四分法.《易.干.文言》:「干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此將
「元亨利貞」分為「元亨」,「利貞」二層來解釋.《易.干.文言》:「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
言所利,大矣哉」,此將「元亨利貞」四字合并敘述.
6《周易.干.彖》:「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此釋「元」;「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
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此釋「亨」;「干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釋「利貞」.
7《程氏經(jīng)說》卷一〈易說.系辭〉:「圣人既設(shè)卦,觀卦之象而系之以辭,明其吉兇之理,以
剛?cè)嵯嗤贫兓馈?《程氏遺書》卷廿一上:「理,無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見乎辭矣,
則可由辭以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shù)在其中矣」,此為程頤所謂「因象知理」之明證.
8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
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這種「得兔忘蹄,得魚忘筌」的方式,純?nèi)灰孕淖C
道,離絕言詮.
9《左傳襄九年》,穆姜曰:「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干也.
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此為釋「隨」卦,與〈文言〉
釋干卦有所異,文字亦略有出入,如〈文言〉「元,體之長也」,《左傳》是「元者善之長也.」
10王弼注〈干卦文言〉「元亨利貞」四德:「〈干文言〉首不論『干』,而先說『元』,下乃曰
『干』何也夫干者統(tǒng)行四事者也,君子以自強不息行此四者,故首不論『干』,而下曰『干元
亨利貞』」,此是說〈文言〉開頭先說「元」,結(jié)尾時才說「干」,這是因為「干」為剛健之義,統(tǒng)
率元亨利貞四德,君子應(yīng)以剛健不息行此四德,此是以干為剛健之德.
11《子夏易傳》二卷,是漢韓嬰所作,非孔子弟子子夏所撰,《四庫全書》經(jīng)部易類著錄《子夏
易傳》十一卷,恐為宋以后偽作,非此書,其辦偽詳見張心澄《偽書通考》(上)頁122至頁
128.孔穎達《周易正義》依《子夏易傳》而疏之云:「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
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此卦自然
令物有此四種,使得其所,故謂之四德」,孔穎達亦是以自然生成萬物來解釋「元亨利貞」.
12《易程傳》:「干,天也」,熊十力先生以為意有所不當(dāng),云:「干亦取象于天,而干不即是天
也.古之言天,本指彼蒼而目之,即星體也.天一日一夜,過周一度,其行至健,故干以之取象
----伊川直以干為天,則是泥于象而不求象外之意矣.」《讀經(jīng)示要》卷三頁62)
13程頤曰:「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tǒng)之在道,則無二致」,此為「理一分殊」之說,理一即為道,
分殊則為理,道散為萬殊則為理,理統(tǒng)之為一則為道.
14薛瑄以花果來說明程頤「元亨利貞」最為適切.《讀書錄》:「花即具元亨利貞之理.花始蕚而
未開者,元也:開而盛者,亨也;盛而就實者,利也;實已成熟者,貞也.成熟可種而復(fù)生,又
為貞下之元矣.生理循環(huán)蓋未嘗毫發(fā)止息間斷.」
15邵雍《皇極經(jīng)世觀物外篇》:「元者,春,仁也,春者時之始,仁者德之長-----亨者,夏也,
禮也,夏者時之盛,禮者德之文.----利者秋也,義也,秋者時之成,萬物方而獲利.貞者冬也,
智也,冬者時之末,智者德之衰.----」.
16王弼《周易注》:「坤貞之所利,利于牝馬也.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順之至也,至順而后乃亨,故唯利于牝馬之貞」.孔穎達《周易正義》:「利牝馬之貞者,坤是***,當(dāng)以柔順為貞,假借柔順之象,以明柔順之德」,此與程頤同為取卦象來說明坤德柔順.
17孔穎達《周易正義》:「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陰也,今以陰詣陰,是得朋,俱是陰類,
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義,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zhì),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
如“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為春;“亨”為通,引義為嘉會,為夏。“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為秋,“貞”為正,引義為干事,為冬。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正。具有萬物創(chuàng)始的偉大天圓,亨通順利的成長,祥和有益前進,貞正堅固。
元、亨、利、貞為《易經(jīng)》中的四德,取自于自然界植物的生長過程。
元:象征一個事物的初始,對應(yīng)春天,植物的發(fā)芽。
亨:象征一個事物的成長,對應(yīng)夏天,植物的生長。
利:象征一個事物的收獲,對應(yīng)秋天,植物的開花結(jié)果。
貞:象征一個事物的收藏,對應(yīng)冬天,植物的落葉過冬。
擴展資料:
《左傳》襄公九年載:穆姜釋隨卦卦辭,讀“元、亨、利、貞”,以元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正,稱為“四德”,賦予道德規(guī)范的涵義。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引《子夏傳》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闭J為乾卦“四德”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物生而通順,能使萬物和諧,并且堅固而得其終。
宋程頤在所著《易傳》中,依據(jù)孔說,將此四字解釋為“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币栽嗬憺樘斓郎L萬物的四種德行。
朱熹將此四德解為元亨利貞之“理”,表現(xiàn)為萬物從生長到成熟四個階段,“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四階段周而復(fù)始,被稱為“貞下起元”,遂成為哲學(xué)家用來表述事物從始到終發(fā)展階段的術(shù)語。
元亨利貞,是乾卦之四德。通常認為語出《易經(jīng)》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睂嶋H在《易經(jīng)》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xiàn)了相當(dāng)多次。
“元亨利貞”,往往被解釋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p>
相關(guān)信息:
自《易傳》起,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義,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zhì),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如“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為春;“亨”為通,引義為嘉會,為夏?!袄睘槊览x為義和,為秋,“貞”為正,引義為干事,為冬。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