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越養越扎心!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大家都說“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一看會覺得老二吃虧了,但其實有二胎的媽媽會發現,老二比老大幸福多了。
因為有經驗、沒時間,對他的成長要求沒那么多條條框框,能養活就行,其余的都不算個事,在這種沒有壓力、沒有期望的環境下長大,多好!
現在,來看看我們家兩熊孩子的“待遇”如何?
一、關于備孕
1.老大
懷老大時,早早就開始鍛煉身體、喝中藥調理、吃葉酸以及補充各種營養品。
結果,備孕三年才迎來了這個小生命,當時那種喜悅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第一時間告訴他爸、告訴我媽,更想告訴全世界——我終于懷孕啦!
懷孕后,朋友送來一箱書,當時她在懷孕這條路上也抗戰了5、6年,可謂是這方面的專家,單單看這書的數量就知道,當時下了多少苦心。
于是,天天捧著書啃,開始按書上的指導進行胎教。比如,每天聽肖邦、莫扎特、貝多芬;每天監測胎心,讓他爸跟他說話;每天上班路上,我會邊走邊跟他“聊天”,告訴他我的所見所聞。
總之,書上怎么說,我就怎么做,懷孕日記更是一天一篇,寫了厚厚一整本。
39周+6,這位“天才寶寶”誕生了!
2、老二
老二是在沒經過我同意的情況下到來的,所以懷老大時該有的全沒有,并且還憂心忡忡,因為我壓根就沒生二胎的打算,那時二胎政策已放開,所以無奈表示,既然來了那就留下吧,很勉強!
懷老二3個月后才跟老媽說,6個月才被同事發現,生完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這是有多不情愿呀!
而懷老二期間,每天下班后還要去老媽那接老大回家。人家都說懷孕前3個月要小心,我是懷孕前6個月還經常抱著老大爬七樓,直到肚子太凸了才有所“收斂”。
接回來還要做飯、折騰老大,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經常忘記肚子還有一個孩子這件事。
胎教呢?什么?還有這回事嗎?
39周+5,這個被人各種“忽略”的寶寶出來了,后經鑒定,顏值逆天,出生后“成功逆襲”,輕松俘虜了他老母的心。
3、建議總結
備孕前雙方去做個全面檢查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沒特別的毛病那就放輕松,葉酸要吃,多鍛煉是好事,但不要太刻意去進行食補,真沒必要。順其自然不僅有利于懷孕,懷上的寶寶也會更健康。
懷上后適當的胎教還是有必要的,聽聽音樂,散散步,想跟寶寶說話時就說兩句,但同樣不刻意,很多東西一旦刻意了反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懷孕期間盡量早晚早起,但沒必要小心翼翼,隨意些。另外,保持心情愉悅這點非常重要,這不僅利于寶寶的發育,對今后養育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不少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正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個來自每一位家長的心聲。但是當孩子真正的長大之后,出人頭地了,不少父母開始感嘆,也許孩子有出息,并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有出息之后離開家鄉到了外地發展,很少回家探望
周可說了自己身邊的一個故事,周可的姑奶奶是一名農村的婦女,姑奶奶有兩名孩子,一男一女。這兩名孩子都十分的優秀,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厲害,在學校期間經常被評定為三好學生。成為了村里村間口口相傳的別人家的孩子。各種學習取得的獎狀,貼滿了家中的墻,后來在高考之后。兩個孩子紛紛考上了不錯的名牌大學。
大兒子考上了985,利用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在課余時間***打工,大學期間沒有要過家里的錢。二女兒同樣來到了外地求學,面對大城市給予的機會,二女兒一直努力把握著。因為成績優秀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利用獎學金,做了一點小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
在大學畢業之后,大兒子去到一家外企上班,因為工作需求,經常出差外地,隨著事業的發展,業務開拓國外,同時負責著國外的業務,需要對接國外人員,經常是多地奔跑。很少回到老家進行對母親的看望。
女兒畢業后,留在了讀書的城市中,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可觀,后來在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后,女兒辭職了工作,創業做生意,生意如火如荼的進行,在大城市中利用賺到的錢,付了首付,拿了房子,在大城市中安家落戶。后來遇到了自己的愛人,結了婚,也就只有放長假時候才會回到老家探望。
“空巢老人”坦白:孩子養得越優秀,你和他的距離就越遠
面對兩個孩子的發展,別人都紛紛表示孩子的母親會教育,讓孩子這么有出息,擁有自己的事業,但是母親卻有著自己的嘆息,她跟別人說起孩子的時候,總是面露悲傷,雖然孩子看起來十分的有出息,但是自己卻有著說不出的苦惱,那就是孩子無法陪伴在身邊。因為兩個孩子太優秀,所以老人離孩子的距離原來越遠,過著“空巢老人”的日子。
現在這位母親,和老伴過著“空巢老人”的日子,他們開始后悔把孩子養得太優秀,導致他們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優秀,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夠陪伴在自己身板。
為什么越來越多老人希望孩子不要太優秀?原因太戳心
第一點原因:希望孩子能夠多多地陪伴在身邊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到了晚年,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孩子侍奉左右,盡孝。有了出息之后的孩子,因為整天的忙于工作,不能陪伴父母,對于一些家長來說,是十分的痛苦,父母們到了晚年,開始變得粘人和“自私”起來,更希望孩子不要太有出息,能夠待在自己身邊最好。爸媽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人的時間有限,會希望能夠打拼事業,好好的奮斗有一個自己事業,父母年輕的時候可以用工作填滿生活,而退休之后,只有兩個老伴在家中,會很孤獨。
第二點原因:孩子沒有出息,才能夠兼顧好家庭
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要是孩子有了大出息,那么在工作上,會比較的能力,那么工作和家庭不能很好的平衡,因為人的精力有限。
有出息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公司,要么是公司高管,要么事業有成養著幾百號員工,在生活中,不能好好的陪伴家長,更不能好好地兼顧家庭。這樣子,那么容易讓家庭出現矛盾和不和諧的聲音,老人也會更加的操心,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享受家庭美滿。
張女士的孩子是一名海外留學歸國的人,對于找對象的要求十分的高,希望能夠和自己齊頭并進,所以在相親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卻還是找不到心儀的人,不是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就是對方看不上自己。以至于,都將近四十歲了,還是單身一人。
張女士也對于孩子沒有辦法,苦惱的說:“干嗎讀書要這么優秀,眼光要這么高呢?找一個性格好的人好好過日子不就好了嗎?”但是孩子卻不這么說:“這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所以才沒有辦法。”
所以,老人會不希望孩子有出息。
我在搬動自己的護膚品收納箱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保溫杯了,它掉了下來。砸到自己的腳下。瞬間疼痛感涌上心頭,幾秒鐘后疼痛感消失。兒子在床邊看著我,好像沒什么反應。我心里五味成雜,覺得也該教教孩子學會關心別人。不是因為他不想,可能是不會吧。從小到大,一直是我在悉心照顧他,一直是我在付出。并不是說我想到得到什么回報,而是我覺得不能讓孩子變得冷漠,自私。他應該是個品德兼優的好孩子。
見他正要出門,我趕緊說:“兒子,媽媽被東西砸到了,你都不關心一下媽媽嗎?媽媽也是需要有人關心的啊”。
兒子聽了我的話,走了過來,似乎有點不知所措。我可能有點失落,為什么自己養出來的孩子,在那一刻,他卻沒有關心我。我意識到了。“父母要教,孩子才會學得”
不是每個孩子天生的就會讓父母覺得暖心。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學習的。《刻意練習》那本書里談論到,你以為音樂家莫扎特生來就是天才,他也是需要學習的,他的父親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師,從小在音樂家父親哪里得到的各種熏陶,是一般人家里沒有的。你還覺得天才就只是天才,不需要刻意去練習嗎?如果小小的莫扎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環境里,他還有那么大的成就嗎?
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上學路上,主動把兒子抱起來。親了親他那小臉蛋,告訴他:媽媽愛你,就會抱著,親親你,你不小心摔跤的時候,媽媽還會問你痛不痛,幫你吹吹,揉揉。媽媽關心你的時候,你心里面是不是覺得很開心,很溫暖。
你愛媽媽嗎?
兒子回答說:愛
我說,不是小孩子才需要關心,媽媽也需要你的關心,這樣媽媽心里會很開心,一整天心情都是美美噠。就這樣,孩子好像也聽懂了,一個愉快的早晨就過去了。
《改變提問,改變人生》里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從評判者的角度轉換到學習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多去想想,發生這件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怎么解決。兒子為什么不關心我,我該用什么***,讓他懂得如何關心我,關心別人。而不是一上來就批評,指責,僵化親子關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對著鏡子笑,難道它還會哭著給你看。不信,你試試。為什么你的孩子不關心你,想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
父母們整天圍著孩子轉,事事為孩子籌謀,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越看越扎心的電視劇,大概就是前段時間熱播的《都挺好》。
《都挺好》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是一個時代的故事,容易引起同一時代的共鳴,看著人物,故事會讓人想到自己。
這部劇從題材到人設都很討巧,用力很瑣碎的細節來彰顯了一直別大眾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
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家里都有著屬于自己難念的經,但是你卻在這個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都挺好的劇名卻在劇情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諷刺。
在這個劇中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人性,雖然人都是自私的,但是這個劇卻把自私給扒開血淋淋地展示給了觀眾。
雖然蘇家看著分光無限,但是母親偏心,父親懦弱,三個兒女都有自己的主意。
原生家庭,重男輕女,養老,兄妹關系一切都被劇里的蘇家給串聯起來。
而原生家庭卻是孩子成年后的行為舉止的一個起源點,原生家庭便是一切幸運與不幸的開端。這個劇中一切的起源一切的矛盾都是起源與原生家庭,子女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家庭和環境,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現實中像蘇明玉一樣遭遇過原生家庭的傷害的人很多。哲學人會用一生去與原生家庭和解去思考如何讓自己放下心魔。
不要因為你總是生活在陽光下,就以為這個世界的陽光就會普照到每個角落。蘇家的故事將黑暗一點點露出給你,但在劇本的最后有給你了一縷陽光,父親是愛著女兒的還記得要給女兒買習冊,在黑暗的襯托下這一縷陽光顯得格外明亮耀陽溫暖。
《都挺好》看到最后大多數都是淚奔的,扎心卻又感受到了最后的溫情,也對,畢竟是都挺好。
面對于如今優異的生活狀態,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也是苦不堪言。在享受時代帶來優異的生活同時,還要頂著負債累累的生活,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壓力。
每天醒來就有房貸車貸,甚至還有花唄的債務等著我們去賺錢填補。為了不讓銀行催債,自己的信用受到影響,很多父母每一天都不敢停息掙錢,生怕到了還款的那一天,自己拿不出東西填補。
所以很多父母在生兒育女的時候,都比較青睞于獨生子女的壓力小。一個孩子對家庭的壓力來說,的確有著比較小的優勢,但是不知道父母有沒有考慮到,獨生子女將來要面對的一些問題。獨生子女的孩子們,在三十年后有四個扎心的問題,讓他們不得不面對和承受。
第一,遇到困難時,空寂的無助
都說世界上最緊密的關系,就是一根瓜藤上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孩子,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有一個商討難題和傾述對象。
如果是獨生子女的話,雖然小的時候,父母在撫養上的壓力會減少許多,孩子也能得到更優質的栽培和生活,但是將來的某一天,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就要獨自去應對空寂的無助。
第二,帶孩子時,四個老人搶著慣
獨生子女的孩子,在長大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后,還要面臨教育自己孩子的問題,這個時候雙方的四個老人,都會搶著嬌慣一個孩子。當小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欲哭無淚了。家里面就一個孩子,平時有四個老人寵愛著,平時肯定會養成一身壞脾氣。
面對于四個老人的寵愛,作為晚輩的小夫妻們,也不能說太多過激的話語去傷害他們。另外,四個老人都想帶孫子,到底是交給哪一方的老人來照顧呢?不管是哪一方都會引起家庭矛盾的激發。
第三,養老問題,四個老人壓力大
說完老人帶孫子和教育方面的難,還不得不去考慮四個老人,在年老之后的養老問題。如果四個老人的身體健康不是特別理想,獨生子女的家庭不僅僅要面對,照顧老人時人手不足的情況,還要承擔巨額的醫療費用。
如果小兩口都要上班,沒有空余的時間來照顧生病的父母,他們還需要需要請護工和保姆,來專門照顧老人的生活。這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家里面有兄弟姐妹的話,在父母生病的時候也能共同分擔一些壓力。
第四,親人逝去時,孤獨的痛心
最后再來說說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的傷痛,雖然親人的逝去是每一個子女,都不愿意面臨和接受的事實。但是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定下的規律,任何一個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歸宿。當親人逝去的時候,獨生子女心中的孤獨和痛心,想想就覺得特別孤單讓人心疼。
當然,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雖然在長大之后可以分擔很多壓力,給予心靈更多的慰藉,但是小時候父母需要承擔的壓力,就會相對于增添許多。另外,如果孩子太多,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比較大的童年陰影。
好了,越養越扎心!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越養越扎心!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