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海獺百科和海獺長啥樣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海獺百科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海獺
海獺是稀有動物,只產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海獺的身上長有動物界中最緊密的毛發(每平方寸有一百萬根)。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海獺是由棲息于河川中的水獺,在大約五百萬年前才移居海邊而進化成海獸。因此,海獺并不像生存在于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萬年的老前輩—-海狗—那樣善于潛水,同時也缺乏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
海獺的抗寒本領是來自體內和體外兩項遺傳變異,體外變異就是上述的盛長密集毛發,而體內變異則是消耗大量海鮮以盛產熱能。
是故,海獺不但是動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獸,同時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動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體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鮮。換句話說,成熟海獺的體重大約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一頭一天就要吃十幾磅甚至二十幾磅的海鮮。
海獺是肉食獸中唯一的海棲動物。成年雄海獺體長1.47米,體重45千克。雌海獺體形嬌小,體長約1.39米,體重約33千克。海獺的尾巴長約30~40厘米。它的頭很小,身軀肥胖,前肢短而***,后肢長而扁平,趾件間有蹼,成鰭狀,適于游泳和潛水。海獺主要生活在海中,僅休息和生育時上岸,甚至睡覺時也在海里漂浮。海獺是海獸中會利用工具捕食的動物。海獺具有一層厚密的體毛。它的皮毛是哺乳動物中的密度最高的。早在260年前,人們發現海獺的皮毛是御寒的珍品,于是大量捕獵。在阿拉斯加,據說當時有一個俄國人一次就捕獲上萬頭海獺,取皮去肉,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到1911年,海獺的數量僅剩下1000頭。后來,經過保護,海獺的數量才有所回升。
海獺擅長潛水,經常潛到3~10米處活動,有時潛到50米深的海底尋找食物,它們幾乎不到陸地上活動,也從不遠離海岸。夜晚,它們能在海面上過夜睡覺。與其它海獸相比,海獺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較慢的,每小時僅10~15千米。
海獺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長的貝類、鮑魚、海膽、螃蟹等,有時也吃一些海藻和魚類。它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海膽,但海膽的殼很堅硬,靠牙齒是絕對咬不開的,海獺就想出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水下揀起海膽把它們夾在前肢下邊松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條腿朝上仰游著,把從海底揀來的拳頭大小的石塊放在胸前當砧石,用前肢夾著海膽在石塊上撞擊,一旦發現殼敲破了,海獺便馬上將里面的肉質部分吸食出來。吃飽之后,它們會將石頭保存下來,反復使用。這一點海獺勝過類人猿。
海獺身上對人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用海獺皮制成的衣服是御寒的極品。海水的傳熱比空氣要快4倍,而海獺沒有像鯨那樣厚厚的皮下脂肪層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僅占體重的1.8%,但是海獺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萬5千根,同時皮毛上還有一層脂肪,即使在深水里也能滴水不透。
*——*——*——*——*——*——*——*——*——*——*——*——*——*——*——*——*——*——*——*——*——*—
海獺是哺乳動物,生活在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和堪察加半島沿海,善于游泳和潛水,它體長1公尺左右,尾長約30公分,只是在休息和繁殖的時候才上陸,它前肢短小,專門取食和梳刷絨毛,后肢較長,寬大而扁,成鰭狀,趾間有蹼,能像槳那樣劃水。長長的尾巴像舵那樣在前進時掌握方向。
長期以來,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唯一會使用工具的智慧動物,然而,事實說明其它動物也會使用工具。海獺非常喜歡吃硬殼動物,如海膽、貽貝、蛤子等。這些動物都有很堅硬的外殼,海獺的牙齒根本無法咬碎它們。那么海獺是怎樣破殼吃肉的呢?聰明的海獺想到了更堅硬的石塊。它們在海底抓到海膽或其它軟體動物以后,先把獵物挾藏在兩個前肢下面的皮囊中,游到水面后仰躺,把隨身攜帶的約有拳頭大的方形石塊放在胸博上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獵物使勁往石頭上撞擊,擊幾下以后看一下獵物的外殼是否破碎,若未破碎,則繼續用力撞擊,直到殼裂肉露為止。有人統計,一頭海獺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可以從海底捕獲54只貽貝,在石頭上撞擊2237次。飽食以后,海獺把石頭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沖擊也不會失落,以備再用。
海獺的睡覺十分有趣。夜幕降臨,有的海獺也爬上岸來,在巖石上睡覺,但大多數時間海獺卻寢于海面。它們尋找海藻叢生的地方,先是連連打滾,將海藻纏繞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浪而睡,這樣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沖走或沈入海底的危險。海獺的這種睡覺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來之岸上的敵害威脅。海獺睡覺時,如果受到敵害的來犯或者受到驚憂,大多數成員立即潛水逃跑,但常有少數成員留下來,以探明引起騷動的原因。一旦發現確有危險時,就用尾巴“僻啪僻啪”地猛擊水面,以此作為報警信號,通知其它成員趕快潛逃。另外海獺具有特別靈敏的嗅覺,能夠嗅到8千米以外人吸咽的味道。要是有人在海濱上走過之后,如果不經幾次潮水把人留下的氣味刷掉,它們就不會上岸。這種靈敏的嗅覺有利于它們及早發現敵害。
海獺平時特別愛“打扮”。它的一生除了覓食和休息以外,總是用相當多的時間來梳理、舔擦自己,皮毛、頭尾和四肢都不放過,連胸腹部這個“餐桌”也都洗得一乾二凈,它的這種“梳妝”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海獺全靠身上的皮毛起保護作用,如果皮毛亂蓬蓬的,或者沾上了污穢,海水就會直接浸透皮膚,把身體的熱量散失掉,因而會被凍死。
海獺的繁殖比較緩慢,5年才有一胎,通常一胎只有一只,雙胞胎和三胞胎是極為罕見的。海獺的懷孕時間長達1年,剛生下來的海獺在頭一年里,幾乎是毫無抵抗力的,無論媽媽到哪里,都只能掛在胸前,據統計,每10只小海獺中只有1只小海獺在將來的時間里才有本領擴展它的領地。再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以謀取它珍貴的皮毛,海獺在過去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現在重視了它們的保育活動,海獺才增加到了幾萬頭。
海獺是瀕危(EN)級別保護動物。海獺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在美國瀕臨絕種動物條例(U.S.EndangeredSpeciesAct)中被列為“受威脅種”,而在1977年的海洋哺乳類保護條例(MarineMammalProtectionAct)中列為“枯竭種”。
分布:
海獺分布于北太平洋近岸水域,由日本北部至堪察加半島沿岸,往東經阿留申群島與阿拉斯加灣南岸,沿北美太平洋海岸至下加利福尼亞。加州海獺(E.l.nereis)的分布范圍由加州北部往南至下加利福尼亞。
阿拉斯加海獺(E.l.lutris)的分布范圍自白令海西部的司令群島,沿勘察加半島東南部海岸至千島群島,最南達日本北部。另一亞種E.l.kenyoni同樣被稱為阿拉斯加海獺,其分布范圍由阿留申群島與普里比洛夫群島往東至阿拉斯加半島,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美國的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州等地的海岸。
以上內容參考:海獺_百度百科?
區別為:科屬區別、外觀區別、生活習慣區別、游泳姿勢區別、體型區別。
1、科屬區別:水獺屬于水獺屬,海獺屬于海獺屬。
2、外觀區別:成年水獺面部顏色較暗,海獺的面部比較接近白色;水獺的身體形狀較細長,海獺則比較胖。
3、生活習慣區別:水獺會經常上岸,海獺在水中的時間比水獺更長。
4、游泳姿勢區別:水獺游泳時身體向下,海獺游泳時一般是仰著的。
5、體型區別:海獺的體型比水獺大很多。
水獺和海獺
水獺體長約560-800mm,尾長約300-400mm。軀體長,呈扁圓形。頭部寬而稍扁,吻短,眼睛稍突而圓。耳朵小,外緣圓形,著生位置較低。四肢短,趾(指)間具蹼。下頦中央有數根短的硬須,前肢腕墊后面長有數根短的剛毛。鼻孔和耳道生有小圓瓣,潛水時能關閉,防水入侵。
水獺體毛較長而致密,通體背部均為咖啡色,有油亮光澤;腹面毛色較淡,呈灰褐色。絨毛基部灰白色,絨面咖啡色。水獺頭骨之吻部粗短,額部較長,腦室寬大呈扁梨形。眶間部很狹窄,眶后嵴向后延伸呈“V”形顳嵴。
海獺(學名:Enhydralutris),鼬科海獺屬的一種動物。體長130-150厘米,體重30-50千克,尾長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后肢長而扁平,趾間有蹼,成鰭狀,適于游泳和潛水。
群居,除繁殖外,幾乎終生海棲。夜間將海藻纏在身上枕浪而睡,以防止被沖走,并有幾只輪流放哨。可潛水至50米深的海底,主要以貝類、鮑魚、海膽、螃蟹等為食,常仰泳并將石塊固定于胸部,把食物砸碎取其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水獺?百度百科——海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