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德國決定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制裁以來,一些以能源企業為支柱的城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座名為施威特的小城就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施威特煉油廠距離柏林大約100公里,為柏林及周邊地區提供石油產品。從建廠開始,煉油廠的原油全部來自俄羅斯。今年上半年,德國決定在今年年底前對90%的俄羅斯原油實施禁運。如果無法及時找到足夠的替代原油,施威特的煉油廠將從明年開始被迫關門。
總臺記者余鵬:我身后就是施威特的煉油廠,是當地的經濟支柱,全市25%的人口都和這個工廠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在德國對俄羅斯原油施加禁運措施后,煉油廠現在面臨無油可用的局面。
施威特市長凱特琳娜·霍普在市***工作了近30年時間。她說,煉油廠不僅是經濟支柱,可以說煉油廠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施威特市長凱特琳娜·霍普:煉油廠是為該地區提供就業的重要企業,同時也為城市提供區域供暖,利用煉油廠的余熱可以提供熱能和熱水,煉油廠也致力于豐富本市的社會生活,支持了許多社會項目,比如俱樂部、體育俱樂部、老年俱樂部等。如果煉油廠不再進行生產,所有這些都將失去。
為了解決原油來源的問題,德國***計劃通過羅斯托克港進口原油,再通過管道將原油送至煉油廠。不過這一計劃實施起來面臨巨大的困難。
首先,施威特的煉油廠是專門為了煉化俄羅斯原油設計的,如果改為其他原油,則需要對設備進行改造。其次,經羅斯托克的管道只能輸送最大煉能60%的原油。
施威特市長凱特琳娜·霍普:要保持煉油廠最低限度的運轉,至少也需要60%的原油,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工作,同時也要確保管道得到升級,這意味著需要安裝更多的泵,加快石油流動,擴大容量,消除瓶頸,但這些結構性措施不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盡管德國聯邦***承諾將會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暗淡的前景依然讓當地民眾憂心忡忡。
當地居民米夏埃爾:煉油廠是施威特的標志,如果無法改變現在的情況,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工廠絕對不能停工。
當地居民艾克哈特:當我們知道煉油廠可能停工的時候,我們都很失望,所有人都很沮喪。這擾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每個人都在想辦法應對。